用尽了概念和思辨,可仍旧不算好的小说。 角色自己的观点都不够坚定,一会虚无,一会超人,简直是把叔本华、尼采、存在主义等19世纪以来的非理性哲学都套上。R费尽力气解释和讨论了这么多,就是要树立其行为的特殊意义,最后还是一个“反抗城堡”,把自己拉低到要否定的地方,而不时流露的神经质与结尾的信,完全不会是一个虚无主义者所会有的。 并且,文中所讨论的人与世界,有何新意? 分享一个“偏见”:凡是把大部分角色、地点、时代都用ABC、这个那个、某某等类指的虚构类文学作品,基本都不是好作品,大概率是烂作。 因为这要么是作者偷懒,要么是自己都没搞清楚整个构思,留下模糊不清的背景。 不要用鲁迅的阿Q、卡夫卡的K来做反例,因为这些作品中除了主角用了字母指代,其余的配套人物、环境、时代都是十分清晰的,以此来增强其指代性或延长其迷惑感。 本文显然没有此效果。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