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果绿格塔尔酒馆
这部小说的题材确实与我之前看过的四部小说部不一样,穿插了虚拟+科技+故事,属于比较新颖的一种类型,而且在科幻中又架构了哲学的框架,开头的描写确实有种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伴随着一声清亮的关门声,陈一钊坐进了出租车。他呼着冷气,看着窗外的街景愈变黯淡。两排的梧桐和桦树只留下绿色的剪影,在灰蒙蒙的玻璃窗的映照下显得虚幻。只有车内的檀香、后视镜上挂着的念珠串是真实的......” 作者在故事的开头就营造了一种虚无缥缈之感,其实也是在暗示了这部小说内在的虚幻性,为后文的虚拟歌姬——茉莉的出现做了铺垫。 从叙述话语来看,《格塔尔酒馆》这部小说采用的是第三人称视角,对故事进行零聚焦叙述。传统叙事理论视角下,人物是故事的重要元素。这部小说也不例外,其故事主要人物有陈一钊、保罗、黄老、黄炎、茉莉(以莫莉·梅里耶为原型)、丁伶。主要讲述的是格塔尔酒馆在黄炎引入创新发展模式下后,由衰到兴的历程。比较传统式思想的黄老过世后,他的儿子黄炎大胆地引进了新科技——虚拟歌姬茉莉,为看似渺无前途与发展希望的酒馆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格塔尔酒馆开启了新的繁荣时期。 其实,任何虚拟方法的使用,或者说,无论想象力怎么自由表现 , 从形式上看都是企图通过空间来操纵时间。换句话讲 , 人对 “虚无世界” 的热情追索 , 反映出这样一个驾驭虚拟原则的主题, 人们获得关于世界人生的丰富性、永恒性的历程必然是自然空间变成人格空间的历程,《格塔尔酒馆》的主题在一定程度上亦如此,作者在这部作品试图表达对虚拟事物的操纵意识与矛盾心理。 没有任何一部作品的艺术空间不表现作家主体人格的操纵意识。虚拟原则的使用是作家企图通过操纵空间来操纵时间 , 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由自己肉体生命的有限性所形成的恐惧与期望 , 作家只是依据人类共同的心理要求通过操纵假象空间来操纵无限的时间 , 来安慰短暂的自己而已。“永恒”、“无限”是一种人们在 “量” 上无法企及而心中又最为自明的意念 。不管人们怎么看, 它是一切有限生命永不湮灭的第一主题 。这个主题带有很浓的宗教意味 , 它不是命题, 谁也无法证明它, 但人们都想念它必然 “是”。换句话讲, 它是一种精神情意的寄托, 既是一个关于可能的象征 , 也是一种关于信仰何以可能的依据 。小说中黄炎一直对莫莉·梅里耶的情意念念不完, 这个情意的朦胧象征 , 信仰的可能寄托 , 都意味着一种终极神话模式的存在:“永恒的生命”、 “永恒的爱” , 即使不能天长地久, 他也要换种方式拥有: “从外国回来后,他以为时间会带走她的影子,和那双笑意盎然的眼睛。的确,时间淡化了他内心的很多关于她情绪与感受,但她的影像并未就此消亡,并且以另外一种方式常住。他把她投射成一种虚拟的形象......” 因此后文才有了虚拟歌姬:茉莉的出现,这是一种得不到天长地久的一种的无奈 , 表面的洒脱掩饰不了心中不能持久拥有的悲哀。 虚拟事物的出现提供了封闭原始之景物的空间分析思考,集体主观性构成的态度在《格塔尔酒馆》中显得十分重要 。集体主观性为时代、 时尚 、 社会、 历史留下了广阔的解释空间, 因为任何集体都是时代的集体 、 历史的集体 , 每个时代、 每一社会历史的集体主观性就是该历史时代的精神主体。格塔尔酒馆老板让客人们通过讲故事(要求真善美)的方式来记录时代,掌握着时代真、善、美的解释权(觉得既然是讲故事,那也不一定就得关于真善美的吧,也可以是讲些有趣的好玩的呀), 通过这些集体的主观的权威性的话语解释 , 不难发现其中了代表一定时代的集体心理的图形。当然, 当出现新的集体主观性 , 新的集体权威心智、权威情意时, 对图形的解释就会改变。 作者试图打破传统的故事写作模式。仔细看过这部小说的读者会发现,《格塔尔酒馆》中人物有故事,故事中还有故事,这部小说最大的看点也在于此。 格塔尔酒馆的故事,故事主人公黄炎与莫莉·梅里耶的故事、莫莉·梅里耶自身的故事、茉莉的故事、陈一钊的故事、丁伶的故事、电台主播的故事.......一个故事串联着另外一个故事,层层叠加。 “黄炎!”那个青年叫住了他。一钊吓了一跳,黄炎回过头去,看到那个传说中的老同学,脸色略有难看。一钊不知道他们之间有过什么过节,但这绝不是欢迎老朋友的态度。这让他想到,黄炎也少有近亲朋友探访,来者多半是些商客和酒友。也许他不喜欢的只是把私人关系公开化?一钊想着。 “是你。我并不想见到你。”他们之间一定非常熟悉,熟悉到可以破除所有的礼节,把话摊开来讲。‘一定非常熟悉’简简单单几个字其实隐含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我是一名电台主播。”他用轻轻的声音说,他的声音很醇厚,不低也不高,叫人听了很是舒服。“我喜欢格塔尔,有酒喝,有故事听......你可以理解为听故事,我们接受一个电信号,然后等待它变成一个声音,一个承载了故事的声音。我点播这些故事,配上抒情的歌曲。有一个故事让我着迷,我不确定这是不是真人真事,略有耳闻故事之夜的标准是真善美,其中这真我无法断定,但我想它是美的......” 他转述了一个实习生所讲过的故事,一个无法得知是真是假的故事,故事中又有故事。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个女实习生在看完电影后所讲的一段话: “第一次觉得人类的命运很有可能就如电影所言那样到了尽头。如梦如幻,如泣如诉,醒来后才发觉原来所有的英雄情怀式的担忧与解脱都是梦一场。” 看到这两句话,第一反应想到的是网络对我们现实世界的影响,二十一世纪以来,网络技术不断快速发展,它把社会各部门、各行业、以及各个人群联系在一起,形成所谓的‘网络世界’(同时也是一个虚拟世界)但设想假如有一天你离开了网络,你就会发现,我们生活在一个令人困惑的世界中,一个本该我们主宰却被其掌控的世界,一个只顾自身利益,自身形象和自我推销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商人兜售着我们的个人信息,我们只会分享自己最好的一面,却不带任何真实情感,形同梦一般虚幻。 作者在后文中也虚构了一个梦境:丁伶和虚拟歌姬茉莉的对话。作者在小说中塑造出的时空境象具有强烈的梦幻色彩。梦的实质是欲望的满足 ,伪装是其表现形式。梦是一个 (受压制或者被压制的 )欲望的(伪装的 )满足 。 在小说中, 丁伶戴上异时空耳机与茉莉进行对话 ,通过幻想和虚拟,作者将欲望以梦的形式表现出来 。作者在这部小说中注入了现代人的渴求与欲念, 为小说人物情节的发展提供一个亦真亦幻, 虚实交错的舞台背景 ,借由小说内容表现出时空如梦境、人生如梦的感悟 在这个重新塑造的时空中 ,真挚的情感, 有实现自己经世致用的舞台 ,有现代人难以实现的理想、个人抱负 。这里的时空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时空 ,是文本写作所借助的一个便于表情达意的时空环境, 是想象力的结果。它融合了作者内心对各种美好事物的欲求, 融入当代人的思维特征和精神特质 ,消解了历史的沉重感,是现代人梦境的一种综合体现。小说中出现的这个梦境其实还隐藏着对现实的投影。 这次能经过豆瓣层层筛选进入此次比赛的作品,说明这些作品多多少少具有一定的可读性与价值性,因此,作为评委,笔者试图从每部作品中挖掘其闪光点,一方面是为了鼓励作者写出更好的作品,另一方面也是对写作者辛勤创作的一种尊重(毕竟写作之路本就是一条不易之路),当然也不得不提及到作品的一些不足之处。(当然,这些仅仅是个人观点) 客观地说,这部作品题材确实不错,小说要表达的主题比较宏观,作者试图在小说中表达自己对虚拟事物、对人性、对当下时代的喧嚣浮躁的感悟与看法,但表达在小说中却显得整体构架不够丰满,显得比较单薄,某些情节的转折也显得比较突兀生硬。有些语言表达方面还出现了错误。 如电台主播讲的那个关于一个女实习生的故事时其中出现了一个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在临近结尾时,小说中是这样写的: “听上去像羊来了。 我笑了,是羊来了的故事。” 这里正确来说其实应该是‘狼来了的故事’吧?语言上,总体还流畅但也有不少地方还需要多加打磨,存在一些缺陷,如:“他认真的模样甚是好看。一时间我只觉得幸运,庆幸自己有生之年能够遇到这样的认真一刻”这句话读起来总觉得怪怪的,读起来感觉很拗口、不通顺。上个星期笔者刚刚阅读完汪曾祺先生的一部散文集作,记得他在文中提及到自己对语言的看法:“语言的独创,不是去杜撰一些‘谁也不懂的形容词类’,好的语言都是平平常常的,人人能懂,并且也可能说得出来的语言”笔者认为诚如此哉。 作者在小说结尾时还写道陈一钊写了一个三兄弟的故事,感觉写的这个故事很无厘头,而且情节内容有点突兀,不太流畅。希望作者可以理清一下思绪与逻辑再构架故事内容,不然很容易让读者看了有种不知所云之感。 结尾还是不错的:“而这都只是因为,明天还会有明天的故事。”给人留下无限遐想之感。整部小说格局还是比较大的,有一定内涵,但作者若能将作品再加琢磨和修改也许会更好。 写作,从来没有任何捷径;世上,也从没有一蹴而就的好作品,贵在坚持,愿你我共勉。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