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X奥斯曼帝国的衰亡:一战中东,1914—1920
奥斯曼帝国的解体无疑是中东地缘政治灾难的起点,直至今日和平之光仍未能照耀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 一个衰落的广袤帝国,作为列强觊觎的下一个目标被卷入战争无可避免。面对有强烈领土要求的沙俄和与之结盟的英法,奥斯曼最终转向德国是必然选择。德国人也证明了他们是可信赖的盟友,自始至终在经济上军事上提供了强大支持。比起二战中与英法结盟的波兰,土耳其人无疑是幸运的。直至今日,德国仍存在着相当规模的土耳其裔,可能是对那段友谊的证明吧。 在军事上,奥斯曼也不是全无胜机。直到战争后期,看似孱弱的没落帝国仍能取得一定胜果,在地中海和美索不达米亚将现代化的英法军队拖入苦战。而北方的俄国虽然前期和中期占尽优势,也因为经济崩溃提前倒下。 然而这样一个国家却走向了毁灭。 对内,土耳其青年党没能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不断采取极端手段激化矛盾,以至于议员军官都走向了对立面,最终导致民族主义运动抬头,国家分裂。对外,奥斯曼军队明显进攻不足,防守有余。如果依托地形重点防御,进攻以游击骚扰和防守反击为主,可能能拖住更多的敌军有生力量,减轻德奥军队面临的压力。奥斯曼四面进攻,但是唯一的攻略重点苏伊士运河一直拿不下来,致使澳新印援兵源源不断的运上来,不得不说是土耳其人的败笔。 三巴夏为代表的土耳其青年军官,面对老谋深算的列强,手段尤显稚嫩,其中恩维尔最为明显。奥斯曼一方面好大喜功,在高加索地区不断与沙俄纠缠,忽略了更加重要的中东战场,另一方面对民族矛盾缓解上毫无作为,除了血腥镇压没什么有效手段。外交上,奥斯曼更是毫无建树,不但不能与早期中立的美日意等国建立关系,更在战败后被希腊等国落井下石,被迫割地赔款。这些人满腔热情不但没有富国强民,反而一个个客死他乡,身败名裂,值得发人深省。 总体来说这本书文笔流畅,评述较为客观。美中不足是电子版好像少了一些地图,后面记述军事行动没有地图很难理解。另外这本书更关注军事外交政治领域,对当时的经济状况没有记载。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