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一呼吸
其实《呼吸》已经看完有一阵子了,但我真的没有想好,要如何来写下关于特德·姜的感受。 科幻短篇小说里,我想唯一能与PKD一较高下的,或许就只有特德·姜了。而与PKD天马行空无处不在的超前设定不同,特德·姜那些特立独行的梗并非他作品里最令人动容的部分——他作品中的感情思考会紧紧抓牢你的心;从另一个角度来说,PKD的作品有不同的水准,而特德·姜却永远维持着高水平创作,可惜的是他并没有像PKD一样带来长篇作品。 所以,如果说科幻短篇PKD不容错过的话,没有读过特德·姜会是终身遗憾。 《呼吸》 我所有的欲望和沉思,都是这个宇宙缓缓呼出的气流。 这篇小说讨论的是熵,然而你想到的却并非这个世界终将走向无序的绝望。理论上来说,未来的地球会被吞噬,未来的太阳一定会热寂,未来的宇宙也一定会走向混沌。虽然人的寿命在这个尺度下显得微不足道,我们仍然会不断思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 我们这一代,不会如故事的主角一般,走到熵的尽头,但我们依然能思考自身存在的价值。 说真的,解剖后的“大脑”确实挺让人震撼的,那些气流带来的小小波浪便是思想的源头,尽管气流停下之后,思想便不复存在,但思想的波浪总会在这个世界留下痕迹。 得以存在便是一个奇迹,能够思考就是一件乐事。 《软件体的生命周期》《达西的新型自动机器保姆》 我觉得软件体是孩子的另一种延伸,为人父母看这一类文章总会想的更多。 我们应该如何定义孩子怎样算是独立?什么时候放手让他/她自己选择,才是我们在尊重孩子个人意志与关爱保护之间的最佳平衡?——这永远是人生的难题,而让我们一直不停下思考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爱。 我们如何去爱,如何去获得爱。有人常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我却更觉得孩子对父母的爱是无瑕的。可惜的是,我们在与父母和子女的相处中,却走得离原本的路越来越远。就像我看完的感受与作者最初想表达的东西越来越远一样。 没有羁绊的爱,正如同零一欲望想卖的东西一样,纯属空想。爱一个人就意味着为他作出牺牲。 《商人和炼金术师之门》《前路迢迢》《双面真相》《大寂静》《焦虑是自由引起的眩晕》 这些谈的都与自由意志和选择有关,却又各不相同。 我一直是一个坚定的“命运说”拥趸,因为我相信自由意志,而平行世界就是自由意志的悖论——如果你作出的任何决定,都有另一个世界的“你”作出不一样的决定,那怎样定义你们是同一个人? 有人辩称,多世界诠释致使我们的选择变得毫无意义,因为不论你怎么做,总有另外一个你采取相反做法的宇宙存在,来抵消你所作决定的道德权重。 我们的任何选择,都基于我们曾经作出的选择,而我们现在的选择,会影响我们未来的人生。哪怕我们拥有炼金术师之门,我们的人生所走的路也不会不一样。 没有什么能抹掉过去。但你可以忏悔,可以赎罪。你可以得到宽恕。只有这些,但这已经足够。 但如果平行世界真的存在,那《焦虑是自由引起的眩晕》无疑可以给我们更多一点信念。而且,至少在眼前的这个世界里,你的选择可以定义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且这个选择可以累积它的意义,影响到更多世界的你。 《脐》我有点看不明白,就不写了。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科幻是因为那些瑰丽的想象力,因为我们对星辰大海的向往或者对未来的期许,而特德·姜却写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科幻,那些想象无与伦比,却不是他思想中最闪亮的光点。你从那些过去、那些未来中,看到的是现在。 他笔下的科技只是辅助,他的核心永远是人与智慧本身,之后是人的选择。那些故事虽然很短,却会永远留在心里,就像呼吸的波浪平静下来之后,哪怕思想已经静止,依然会留下痕迹。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