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莉拆掉思维里的墙(白金升级版)
拆掉思维里的墙,7年后归来我已不是当初的我
听到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里的墙》再版,我感到很高兴,这本书是我工作第一年买的一本改变我行动的一本书,到目前为止它的销量已经达到300万册,无数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本书的价值。 第一次读完我对别的没有太深的印象,唯有一个词“安全感”印到了我的脑海里,毕业之后选择回老家找工作是因为安全感的缺失吗?想要一个安安稳稳、轻松的工作是因为安全感的缺失吗?想要住在自己家,不租房子,不去陌生的地方,是因为安全感的缺失吗? 仔细想一想,是的,对于陌生城市的恐惧、对于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恐惧、对于职场的恐惧让我选择了回到熟悉的地方找一份没有经过思考的安稳、悠闲的工作。 但是这份工作并没有让我感觉到安全,我感觉自己没有收获,对未来也没有什么期待,这个时候这本书闯入了我的生活,因为它我下定决心离开了老家,来到了陌生的郑州! 最开始看这本书时,我并不知道古典老师是谁,我只是被他的观点和故事吸引。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可能就这么奇妙,2016年10月份我在得到上又见到了古典老师,购买了他的《超级个体》。在2018年我自己经历职业困境时,我首先想到了古典老师,我知道了他是一家职业生涯机构(新精英)的创始人,他做职业咨询这一块,从公益咨询开始我一路在新精英也实现了自己的成长。 如果说形容一下古典老师,我想他是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人,他自己的故事,其他人的故事,在故事中我们看到人物的选择,也思考自己的选择。 读这本书,你会看到各种故事,我大概估计了一下全书的故事数量,118个,全书九个章节,每个小节中都有至少一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关于人生意义和趣味的,有关于有趣和无趣的,有安全感的,职业选择的,心智模式的,成功的,应对生活的方式的,还有关于幸福和成长的。 这些故事或多或少都有你我的影子,如果是你处在故事中人物的情境中你会怎么选择?给大家分享一个“成功学不能学”这一章里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爱因斯坦的“第三个小板凳”。 故事说爱因斯坦小时候不爱说话,同学认为他笨,老师不喜欢他。手工课上同学们把作业交上去,老师拿出一个很不像样的小板凳,很生气,问了句:“你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小板凳?还有比这更糟糕的小板凳吗?”爱因斯坦说有的,那就是他第一次第二次做的。这个故事被解读成勤能补拙,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但事实真是如此吗?不是,实际上爱因斯坦从小动手能力强,很小就帮父亲解决技术问题,大学还和朋友申请了许多专利。 那为什么这个虚假的故事流传这么广,因为大家更喜欢平凡少年一举成名天下知的传奇。所以你看是不是很有意思,一个故事识破“成功学”的骗局。像这样的故事在书中还有很多,有名人故事,也有普通人的故事,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有鲜活的生命体验! 来说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年终总结会上,你因为表现优异得了2万元的奖金,你在想着怎样花掉这笔钱:给父母一万,给女朋友惊喜,这是你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但是电话响起,同学小明说他们公司刚给他发了4万元奖金,邀请你去撮一顿。放下电话的你再没了好心情,愤愤不平,觉得对方不如自己还拿那么多钱。 怎么样?这个故事是否有点熟悉,这是一个关于幸福的故事,幸福和什么有关,金钱吗?不是,那只是外在的社会的评价标准,幸福是和自我系统相关的,再多外在的金钱、车子、房子、名利如果不能转化为内在的爱情、亲情、友情、自我认同,都不能带来幸福。 这本书9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话题,每个话题既是独立的,也是相关的。 读完之后,我了解了:生命的趣味性和意义性的取舍;无趣之人就是无胆之人;安全感的终极秘诀不是索要,而是给予;心智模式来源于自然世界、概念模式和推论归纳,我们需要经历混沌—觉察—醒觉—超越的心智提升之路;成功不是形式,而是结果,是越走特近;找到热衷一生的事业我们要做航行者而不是漂泊者;我们要做人生的掌控者,要破除“受害者模式”;幸福就是我们的社会系统和自我系统的统一;做自己比成功更重要。 读完这本书我从一个无胆之人成为一个有胆之人,找到了自己钟爱的事业,成为了自己人生的掌控者,驾着自我的帆船航行在海上,驶向我的目的地! 相信你也会打破自我内心的各种“墙”,掌控自己的人生!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