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友O40mRBvizU拆掉思维里的墙(白金升级版)
三步助大四毕业生脱困就业僵局
辅导员:同学实习快两个月了,马上就业季就过了,单位定没定呢,能签三方吗?学生甲:老师我再看看。辅导员:同学上次实习的企业挺好的,能签就赶快签吧,别再等了,再等被别人抢了。学生乙:老师我想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 辅导导员:同学实习的这两个月你都跑了十几个城市了,有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呀? 学生丙:老师我怕我选错了,不敢签,再看看吧。 再等等,再看看,这是大部分大四毕业生临近毕业时的真实想法,据某高校一项调查显示在距离毕业两个月之时,大四毕业生居然有60%以上的学生还在观望状态。不敢选,没概念,选择了,又怕错过更好的。 最近读了一本关于职业生涯的书《拆掉思维里的墙》,恰巧提到了当面临一个新领域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本书是资深职业生涯领域专家古典所作,他将自己多年职业生涯的工作经历总结成各个阶段的攻关宝典,分别是《拆掉思维里的墙》、《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和《跃迁》职业生涯三部曲。下面就来说说在这本书中如何教我们进行未知领域的选择,先来引用书中的一个小故事: 柏拉图问老师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没有回答,以一个哲人独有的狡黠给柏拉图布置了一个任务,看到那片麦田了吗,从里面摘出一个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能摘一次且不能回头。 柏拉图第1次走进麦田,他发现很多很好的麦穗儿,他摘下了他看到的第1个比较大的麦穗,然后继续往前走,却沮丧的发现自己越走越失望,因为前面还有不少更好的麦穗,但是他不能再摘了,走出麦田,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叫做“后悔”。 柏拉图第2次走进麦田,他依然发现很多很好的麦穗,但是这一次他吸取教训,前面一定有更好的,他一直向前走,直到发现自己快走出麦田了,按照规则他不能回头,而他刚刚错过了最好的麦穗,柏拉图走出麦田,看到不怀好意的苏格拉底对着他笑,苏格拉底早就知道柏拉图会这么干,他对随便摘下一个麦穗儿的柏拉图说这叫“错过”。 就业的过程也是这样,如果一开始就选择,那么很容易陷入后悔模式,如果一直观察,那么又很容易进入错过模式。这就是所有的大四毕业生都在纠结的点,下面教你三步来破这种“后来”模式: 第一步:通过观察给自己设定职业底线 在进入未知领域的时候,给自己一个不做选择,只做观察的空间和底线,在这之前不要做决定,一般这个观察期,会设定在整个被观察领域的1/3左右,通过这一部分的观察,将整个就业领域的宏观形势把握好,包括拟就业的行业,岗位,薪资标准等,在这个时期不要怕错过,因为这是行业的一般状态,既然在观察期间能出现,在未来的过程中,也一定会出现。明确自己在观察期的任务和目标是找到满意工作的前提。 第二步:根据底线精准定位企业需求 当在观察期对整个就业形势有了充分了解之后,结合自身的情况给自己设一个就业的底线,包括就业的行业,就业的城市,就业的薪资,就业的待遇等。根据这样的底线,精准的进行接下来的求职之路,一旦过了这个底线,就要大胆的选择,当然选择也未必一次就会成功,但是当有了自己的底线之后,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选择标准不断的精准钓鱼,直到达成成功的双选。 第三步:锁定目标后全身心投入 当就业企业确定之后,第一时间签订协议,投入到工作岗位中来。签订协议是保障自己的劳动安全,第一时间投入到工作中,是表明作为新人的工作态度。可能有的企业会说等到毕业证下来再报到吧,那是因为只有拿到毕业证才能正式起薪,但如果你想给未来的企业领导留下一个积极学习的印象的话,即使是没有工资的两个月,也要提前熟悉公司的岗位业务,这样正式步入工作的时候,你就可以以一名老员工的身份来从事工作和要求自己了,我想没有哪一个老板会拒绝不拿工资也来工作的你吧。 怎么样?通过这简单的三步,有没有帮助你理清找工作的思路?至于到了工作岗位之后,如何让自己在岗位中干到核心岗位,同时让自己的价值实现最大化,就要期待下一本《跃迁》喽。 最后送给大家刘若英的《后来》: 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 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 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 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 希望大家都能够走出后来模式,实现完美的自己。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