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真的很少看中国现当代文学,一个是年轻人的兴趣使然,不是在看欧美和亚非拉文学、就是在看中外古代社科历史,仿佛那样总是更加高大上更加适于自满;另外一方面也是对许多乏味作品被捧得很高感到不解、发现了写得非常好的作品又觉得很惆怅。
《夜晚的潜水艇》是后一种情况。我尤其喜欢第一篇《夜晚的潜水艇》里那种几乎能让人起鸡皮疙瘩的瑰丽幻想,和最后一篇《音乐家》,它是仿苏联的写法,人名和背景也完全对标苏联,里面意识形态审查之罪恶和人民迫切渴望摆脱“审查”和“束缚”的愿景之间的对冲写得太神了,读的时候几乎能感觉到锁喉的铁环和人民挣脱束缚的想望。这本实在是我近几年难得能看进去并且看完大感震撼的中国当代文学。
陈春成这本书的语言之朴实清透、才思之瑰丽丰沛,读的时候就仿佛对面立着一块澄澈的镜子,照得现实里的我乏味又干涸,狼狈不堪。再想到自己太匮乏太贫瘠,再过10年也不会有他那样的文思,那种缺乏“才能”的无力感就会像幽灵或者毒蛇那般随着惆怅感“嘶嘶”叫着一并缠绕上来。
“才能”真的很重要。我曾经无数次为这个词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以至于彷徨哭泣,身边人多为我的困扰纳罕,不外乎两种:“你哪里没有才能?”和“才能有那么重要吗?”
父亲听多了我车轱辘地来回念叨时曾厌烦地问过我:“你要怎么样?给你报个写作指导班会有用吗?”“那怎么做才能解决你的问题?”
我不知道。每个音乐家怎么解决自己不是莫扎特的问题?每个画家怎么解决自己不是思特里克兰德的问题?每个工程师怎么解决自己不是乔布斯的问题?我真的不知道。
但是你能感觉到自己这洼泥塘的贫瘠和枯竭,在书中丰沛由斑斓的雨林、山峦和溪泉的映照下。总的来说这是一种极无力的感觉:也许没有才能的人潜心打磨30年,终于能达到有才之人10年做到的成就;那么没有才能的人如果也没有机会潜心打磨、或者打磨30年也达不到有才之人10年能做到的成就,又要如何自处?
一个故事不是学会了怎么巧妙地起承转合、写多少章节、设计些什么样的人物最合适就可以成为“好故事”的。过于忙碌的时候升不起一丝创作的冲动、稍微能喘息时又在干裂的土壤里挖掘不出一丁点灵感的新泉,干巴巴像绝望之下匆匆拼凑缝合的残次品。
有时候读到这些漂亮的故事,我会既庆幸于这种拨动心弦的邂逅、又为再一次亲眼见证具象化的“才能”感到畏缩和悔恨。
说了这么多废话,我的中心意思是《夜晚的潜水艇》写得真的很好,是真正有才能的作品,是我愿意买来送给别人的程度,希望更多人都能读到它。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