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的书评和总结
刚刚看完,又回顾了一遍笔记,趁热整理出一篇书评,名为书评但是一次梳理。
首先本书我理解为作者带着看了一遍成王败寇的全过程,回顾历史又希望读者可以从中得到一些东西,我记的作者有说过读历史可以了解世界的规律,掌握历史的规律进而达到“预知未来”,人总是恐惧未知的东西,能大概知道世界的发展的方向心里也就不会惊慌。
朱元璋是这本书里我觉得最有能力的人,他的成长经历过于深刻让我难以想象,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看着四个亲人活活饿死,他这时应该也会觉得活着就是为了活着而活。他的心极其坚韧,虽然后边他展示出很多超强的能力,但这颗坚韧的心才是他强大的根本。朱元璋的前期从他给自己起名元璋就能看得出,最开始他没有帝王之志,只是痛恨大元,只是想要反,他看透了生死,投军时差点被杀也只是淡淡回答。活下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这种心强大的人做事会有一种直接又豁达的感觉,他不会被虚假的东西所限制,永远知道自己的的处境和位置。不知道他造反的初期是否熟读过三国演义,根据后边陈友谅搞出铁锁连环这种事来看,估计三国演义那时是没什么人看罢。朱元璋确实是个天才,他知道只有武力行不通,要收揽人心,前期的让权给郭子兴能看出他心胸确实宽广,后又令郭子兴“上火上死”说明其手段也可,并且没有妇人之仁。当然运气也很重要,老朱立志出山拿的第一块根据地简直就是个完美的发育地点,前边有其他造反的兄弟帮忙顶着元朝的炮火,他在后边慢慢壮大自己,也得力于老朱不好虚名,没有挨到集火,也是扛到了面对最强大的对手。陈友谅也是个有理想的人,但是他只会靠暴力来获得想要的东西,人心在他这里完全不重要,完全的目的论者,就书中来看人一生中有这样一个死敌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决战很重要,但是却也只是取决于陈友谅的一个决定,只是他的决定被朱元璋预判了,写下了他的败局。他被作者称为是个枭雄,上一个被人称呼枭雄的我记得是曹操,可能是演义里太多戏剧加工成分,使我感觉本书的枭雄太弱了,和朱元璋的战斗也没有太多花哨的计谋和战术,更多的都是取决于对战场的判断,朱元璋在这方面就是个天才,他是个解决问题的人。在看书的过程中感觉朱元璋一直攻城略地好像很轻松是无敌的化身,总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但是看他日后对于杭州张士诚的子民的罚税就能看出,他赢得并不轻松。虽然他有很强大内心,有着精准的判断,统帅三军的能力,但是他也有无法解决的局面,这些时候他也总有天助,有的时候绝境中,明明绝境,却或是手下或是别的什么的帮他解决掉困难,不得不赞叹想要成就帝王业,能力是基础,运气才是上边的雄伟建筑。最开始他手下纪律没那么严明的时候,将军擅自行动也能给他带来好的收获,朱文中坚守城池三个月,拖垮了陈友谅浩荡的水军攻势,这些他成就大业的关键点很多都是别人帮他完成的,我认为也就是人心加上天道吧。
这本书没什么复杂的语言,但是对于一个没看过历史的人来说知识点太多,导致我用了平常看长篇两倍的时间看完这本书,也留下了双倍的批注,但这是值得的,我发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点,首先就是元朝覆灭和明朝的开端,还有一些小的,朝鲜是高丽的将军李成桂(应该是这名)叛逃建立,名字朝鲜是朱元璋给起的。朱棣手下一人名为马三保,对于战场有些看法,帮助朱棣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这个马三保就是郑和,还有古代状元何谓三元,我是认认真真的记了,但也只是有个模子,只知道连中三元需要“祖坟喷火的运气”,而明朝有两个人祖坟喷了火,一个叫程辂(被记录),一个叫黄观(被朱棣抹除)。书中也描写了两位悍将弃军逃跑的事,一个是王保保(我喜欢叫他王跑跑),另一位是和朱棣打最后又给朱棣当内应的名将李文忠之子李什么我忘记了。当我真实想象战场上 军营中,身边几十万大军安营扎寨,然后敌军突袭骑马杀进来,他们是以怎样的心境逃跑的,几十万人是怎样被杀的,在人命“金贵”的现代,每个人死亡都需要一个具体的原因和结果,在大明的战场上好像没这些说法,人死不过是一个数字,而不是落实在每个人脖子上的疼痛和临死前回想的不甘。
要谈一谈明太祖的治国思路了,这些东西作者都给直白的写出来了,朱元璋经历过人间疾苦,对官员的本质不信任,想照顾好自己的家人,帮他们扫平道路,他觉得自己能力强,其他人都不如,要把所有事都亲力亲为,作者写到过,在大明当官你只需要拿着朱元璋给你发的说明书照着干就行。对权力的制衡也有自己的看法,并不满足于建立派系互相制衡,而是亲自下场搞屠杀,先杀对自己有威胁的,再杀想清除的留下来的制度位置上的人,最后再杀对后代有威胁的人,这些空余也塞入无数他想杀就杀了的其他人,废宰相,建立锦衣卫,耳目遍布皇宫,充满谎言和压迫,他打败了靠暴力恐惧驭人的陈友谅,自己也变成了一样的人。不过就像书中说朱元璋是被历史选择的人,制度也是被历史选择的,也有很多东西是他皇帝也改变不了的,禁贪照贪,禁丞相位也有替代的。他以为自己是掌控一切的。不过在他死掉之前确实也是竭尽所能,把北元打的剩一口气,把朝内大臣有威胁的大部分杀掉,搞了一套自认为完美的制度出来,把子孙后代都分封好享受荣华富贵。不知道他在做了皇帝以后会不会想如果我那四个亲人还活着….
书中我认为另一个小重点就是朱棣啦,他这一部分吧我看的就快了一些,朱棣跟他老子朱元璋认为没法比,朱棣也是善战之人但是他判断常有错误的地方,并且有沮丧失落自我怀疑的时候,他的心境照朱元璋差了远了去了,而且朱棣的胜利2分能力8分运气。主要感谢朱元璋把那些能臣武将杀了个遍,新制度科举上来这批人也不中用,而且决策层是个坐井观天的小娃子建文帝,虽然跟朱元璋交流时好像很有学府,真正交手时都不能说愚蠢而是幼稚,藩王各个拥兵自重,刚上任就缴杀六个藩王,朱棣都有一种被逼上梁山的感觉。并非朱棣不想造反,而是造反机率太渺茫,所以他不敢。在太平盛世,他造反不得人心,并且全是可以固守的城池,根本没法打。建文帝完全可以拉拢一批杀一批,先杀燕王 宁王这种,赏其他人拉拢人心。退一万步讲,据守城池朱棣不用太久自己就完蛋了,天下人心就可以把他诛杀,朱允炆很厉害,但凡有点失误朱棣都很难能谋反成功,他后边去了哪里我觉得还是要问朱棣,虽然书中说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后边朱棣也是那种心虚的表现拉满,估计很多人要遭殃了,这种内心懦弱的人要是掌权可是一场灾难。 书中历史人物就写这么多了,读书中呢还能感觉到作者确实很想直接将一些答案给到读者,道理给的有些都是直接写出来,有些是真的很像鸡汤,比如前部分有写:高祖走到今天靠的是决心和勇气吧啦吧啦,方孝孺虽然他没为建文帝出一条有用的主意,但是他有气节,以身殉国,是伟大的,值得推崇的。将领在朱棣登基后投降就是不好的,不如自尽的将领。这些价值观就好像现代视频最后的升华,又水又无味。作者你真的相信自己写的话吗 hh(无讽刺意味)。这是我看的第一本历史类书,以往看的书作者大都喜欢留白,甚至像海明威那样还会怕太明显故意删除直白的内容,留出思考的空间。但是这本书呢更像一本风趣幽默,易读,知识点丰富的教材了。 还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观点,就是没用的好人和有用的坏人,我认为书中所写大概是偏向有用的坏人,贬低无用的好人。我会带着这个课题在以后的阅读继续思考。 感谢作者用简洁明了的文笔写出了这本书,让我这种文化欠缺的人也能阅读历史了解明朝那些事,虽然上边提到作者有些说法太过主观,可是瑕不掩瑜,并不影响。这本书不但易读,有内容并且可以感觉到作者是真诚的。 202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