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再起时人不单靠面包活着
人不单靠面包活着
一口气读完这本书。如果你要我说,该怎么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我会说:把他看做一个普通人,一个作家。而不是去神话他或怎么样。 通读下来,从最开始陀思妥耶夫斯基写最初作品开始,到最后一八八一年二月九日去世为止。就像一部关于人一生为题材的电影。在这部电影里,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历过人生低谷,又踌躇着走出低谷,短暂的成名,父母早逝,经受假死刑折磨,在西伯利亚经受了四年监狱和四年兵营生活,和哥哥创办《时代》和《时报》杂志,最后因难以为继而停办,哥哥去世后,陀思妥耶夫斯基承担了大量债务。同时他个人患有癫痫症,他前期的婚姻感情不顺,与斯尼特金娜结婚以后,才有了幸福美满的婚姻家庭。 我们读者能从他和友人,和读者密切往来的这些书信中,一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全貌,我想这是作为读者的我们的幸运,也是读者的不幸。我想这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亦然。因为忙于这些琐碎的事情,压榨了太多作家的创作时间。至少他在写完《卡拉马佐夫兄弟》以后,还有两个命题是他想写,却没有时间去写了。人生就是这样充满了遗憾。 当一个人没有名声的时间,他迫切的想要获得名声。当一个人获得了名声,又被名声所累。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给友人的书信中,我们能清晰的感受到这一点。在西伯利亚四年监狱和兵营生活的时候,只有自己的哥哥和自己通信,当自己真正成为和托尔斯泰,普希金,屠格涅夫这种人物齐名的时候,每天每一刻都有人给他写信,想要得到他的指点。他忙于看信回信,忙于各种琐碎的事儿,以至于都没有时间进行创作。最终留下了两个想写却没时间去写的作品。徒留遗憾。名声呢,却实是个好东西。但是,如果要影响了自己的正常生活呢,我想该舍就得舍去。一个作家,最终,最重要的是拿出自己的作品。而不是成为一个名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关于写作给青年作家的建议我倒觉得是对我很有帮助的,他说:写作唯有下苦功夫,写出来一遍遍的去打磨,一遍遍的改。只有这样才是一个作家应有之态度。 关于俄国的国民性探讨——他说,农民和东正教罗斯是俄国的根基。我想这一点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的成长体悟。从最开始的反对沙皇专治统治。到最后拥护这种体制。我想他一定是经历过深重的思想变革的。同时他是个虔诚的东正教基督徒,对于我来说这是一种陌生的东西。我不做评判。 对于人性,我首先认为人性是复杂的,不能用哪一条去定义一个人的人性。环境不同,际遇不同,认识的人不同,都会让人性产生巨大的变化。在我看来,一个人的人性是会随时改变的。人性唯一不变的就是它始终在变。就拿陀思妥耶夫斯基着重所拿出来说的圣彼得堡那次纪念普希金的演讲,当时台下很多人都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演讲感动的稀里哗啦,落泪者有之,就连屠格涅夫都留了几滴眼泪。屠格涅夫和安年科夫(他是我的死对头)高兴得大声向我叫喊。说我的演讲是天才的,先知的演讲。……然后呢?演讲结束以后呢?改变了什么吗?唤醒了什么吗?人性是会随着时间,事件,人物所随时改变的。但于我个人而言,还是希望我们身边能有一群这样督促着使人向善的有良知的人出现吧。 同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给读者亲朋好友的信中推荐了很多书籍,包括那些有名的俄国作家普希金,果戈里,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同时也有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普列斯各特的《征服秘鲁史》《征服墨西哥史》,斯罗萨的《世界史》,这让我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这就是读书带给我思考之余的另一个惊喜,和更多的作品相遇。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