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斯晨风海昏
双线叙事的历史悬疑神作
有一个古人,十年前还极少有人谈及,今天却已妇孺皆知,堪称网红——他就是海昏侯刘贺。 史书上说,刘贺天上掉馅饼一般登上皇位,却昏乱无道,继位仅仅二十七天,就干了一千二百多件坏事儿,所以上官皇太后和大将军霍光实在忍无可忍,不得不将他废黜。被废后他居然没死,还给自己修了一座恢弘壮丽的陵墓。两千多年后,他也因为大墓考古挖掘发现而声名大噪。 在汉朝漫长的四百多年历史中,刘贺在位的二十七天实在短得不值一提;前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后有拨乱反正的汉宣帝,夹在中间的刘贺实在谈不上什么功业,留下的事迹也多半让人望而生疑。我们甚至常常会忘记,在被带到长安继位之前,以及被废黜之后,刘贺还曾各生存过十几年。 最重要的是,为什么一个被废多年,甚至连封国都早就失去,被遗忘在南方荒蛮之地的废帝,有能力建起一座让后世的我们惊叹的大墓,上万件珍贵的文物,已经成为了汉代文明的象征,金灿灿的金饼、马蹄金、麟趾金更是频频登上热搜。 刘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在位那么几天就被急匆匆地废掉;为什么废掉之后又破天荒地给他留了一条命,甚至还能以列侯的礼仪下葬。历史的模糊,就给作者提供了大开脑洞的空间。 小说中想象的刘贺和历史上真实的刘贺当然完全不同,但提供一种可能性的艺术,也正是历史小说的魅力所在。 作者的写法也很有意思。只看书名,我会以为这仅仅是一本讲述海昏侯刘贺生平的小说。没想到,打开第一页出场的居然是三国时代东吴的重臣刘基和名将吕蒙,他们还将牵出另一位名将太史慈。这些人和两百多年前的海昏侯,能有什么隐秘的关联? 直到一章后,我才发现作者使用了阴阳双线叙事,每一章的标题都是海昏侯墓发现的珍贵文物,分为阴阳两篇,阳篇是发生在三国时代的悬疑诡诈,阴篇则是西汉时代的刘贺生平。两条线互不扰乱,一路并行到结尾,我才发现刘贺的种种提前布局,在两百年后的三国时代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荡起悠长回响。 小说中的刘贺和太史慈虽然相隔两百年,但却在某个方面心灵互通,他们都是很偏执的理想主义者,为了追逐心中的梦想,义无反顾,一往无前。而龚遂、王吉和刘基等人是另外一种人,他们愿意低声下气、委曲求全,但却别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刚与柔,到底哪种处事方式更好,倒也难说得紧。 这是一本让我惊喜的历史悬疑小说,风格很像马伯庸老师,作者从史书中找到一个个孔洞,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深入挖掘、打捞其中的幽微,重塑历史人物的形象,写出来一个跟历史书上不太一样的故事。最妙的是,每一个细节都若合符节,并且在小说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文笔精致优美,如果不是他一再强调,很难相信是第一次写书的新作者。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