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猫亭长海昏
刘贺:认真对待死亡
刚读完《食南之徒》正意犹未尽时,朋友转了马伯庸对《海昏》的推文给我。 本就计划好好读史,读秦汉,读三国,按照一本严肃一本虚构的顺序来相互调剂,《海昏》来得真太是时候了。 对刘贺早年是很有印象的,海昏墓、李夫人,还有言情小说《大漠谣》,甚至很有好感。 《海昏》给了更宏大、更深刻的设想,一如《三国机密》写刘协,让一个史书上充当背景墙的人物,充满人格魅力得站到了幕前。 《祥瑞》读完不久,当看到他的老师专研《经学》,而刘贺本人也是极崇尚天人感应、祥瑞异象那一套,暗想他要是皇位坐稳了,新朝岂不提前半个多世纪? 但确实是我瞎想了,书中的刘贺从五岁便开始拥抱死亡,所有的精力都投注到了布局身后事,当皇帝对他来说最大的诱惑不是权力,而是能用上黄肠题凑下葬的天子规格。 作者的这一构思,让早知他人物结局的读者不会为他感到遗憾,反而很期待他在这一人设下的余生。 书中最戳我的一个情节:史书记载,刘贺为昭帝奔丧但“咽痛,不能哭”;书中的刘贺性格确也符合哭不出来的设定,但当看到老臣龚遂拿出父亲刘髆托孤的遗物时,他“饮泣”了。如此超然脱俗的一个人内心深处依旧是向往亲情的,包括对待儿子刘充国也是充满了慈爱。 读完此书有些为刘贺高兴,虽然他不如雄主武帝、明君文景昭帝那般“显学”从而不朽,史书着墨不多,但经历确实离奇,所以充满神秘感,后世对他也有更多的好奇、想象和创作。如此想来,这是否也是书中刘贺所追求的另一种意义上的“不朽”? 原谅我就重点关注了刘贺,实在太喜欢作者笔下的刘贺了,甚至有些着迷,但其他人物也很精彩。 对龚遂、王吉、刘基、太史慈是相当陌生的,这赖于读史尚浅,但经此一读,这些个人物今后便不会陌生了,读《三国志》、《汉书》时定会“针锋相对”。 还有同为历史背景墙的上官皇后,在书中也有了机会随自己的意愿行动,去小小得反抗了一下权倾朝野的外祖父,侧面体现了刘贺的个人魅力很能影响旁人,少府乐成也是被影响的一员。 作者通过刘贺的陪葬器物将明线暗线串联在一起,每件都是博物馆的珍藏,按耐不住想去南昌的心啦~~最近一次看到多线叙述如此顺畅的是《漫长的季节》,真妙啊~ 总之,历史扎实,圆了史书对刘贺的所有记载;文笔自然行云流水,怎么夸都不过;故事情节设计巧妙精彩;对人生、死亡的思考,格局宏大引人深思;最后,评论区大佬云集,颇有感悟! 想说的很多,碍于文笔功底有限,还是去看吧。 期待出版,若影视化,祈祷碰上一个好团队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