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明发布的作品5
- 科幻幻想 · 征文大赛入围作品 · 第七届征文大赛
作者自述:大型多重硬核安利,写和改的过程学到了超级多东西。复杂到自己也经常发现新的层次。写完这个终于不用学Ted Chiang了,故事,概念与隐喻都可以自己长啦。(1/6) 开始写作幻想小说已经是第四年。每一次筋疲力尽的尝试后,我都会问自己,为什么写小说? 同样的问题,我在第二年的作品《宛转环》后记里回答过。而在写作的第三、四年,“融合”渐渐从目的转化为手段。我意识到,人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和阐述本身,才是藏在这些纷繁视角和思维体系后面的、永恒的叙事原型。托卡尔丘克说,“在这个被数以百计的科…(展开)
作者自述:
大型多重硬核安利,写和改的过程学到了超级多东西。复杂到自己也经常发现新的层次。写完这个终于不用学Ted Chiang了,故事,概念与隐喻都可以自己长啦。(1/6)
开始写作幻想小说已经是第四年。每一次筋疲力尽的尝试后,我都会问自己,为什么写小说?
同样的问题,我在第二年的作品《宛转环》后记里回答过。而在写作的第三、四年,“融合”渐渐从目的转化为手段。我意识到,人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和阐述本身,才是藏在这些纷繁视角和思维体系后面的、永恒的叙事原型。托卡尔丘克说,“在这个被数以百计的科学分析领域弄得支离破碎的世界里,小说成为我们最后一个观察孔,从这里我们还可以将人类生命当做一个完整的全体来看待。” 对我来说,小说中的人,尤其是我所偏爱的“探索者”或者“建造者“们的动机,欲望,困境,所付出的代价,成为了一根金线。我试图通过一种“同构”式的写作,把技术概念的演进,历史或现实的困境,以及文学传统中的幽微美妙之处依照一种模糊的相似性交叠起来,以人物的金线游走其间,穿起各个不同话语体系的维度。
在我看来,小说本质上是一种空间艺术。读者可以来回翻看,自行决定时间流动的快慢和方向。这让小说更像一座宫苑或者森林,而不是像影视那样,是一条携裹着观众不停向前的河流。文本给予作者更多的空间,在每一个细部做出值得凝视的层次,或者是造出似是而非的岔路,供读者自行选择。在这座由大量陌生信息筑成的宫苑里,除了人物的金线,隐喻和象征也是在各个层面上打通意象的轴线,也对读者的主观调动,尤其是联想能力有着更高的期待。就像雨林具有的垂直分层结构,不同知识背景和阅读心态的读者可能会发现完全不同的故事。
《铸梦》可以看做一个关于教与学的故事。“学习”这个塑造了人和人工智能的核心概念,以人与非人的两条路径展开,最后殊途同归。非人的学习路径,可以看做是现代人工智能思想史的文学性摹写。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基于规则(rule-based) 和机器学习一直是两种高层次的框架流派,两种流派发展的历史,也可以看做是人工智能发展本身的历史。人的学习路径,则受到了唐诺的《眼前》中的左传人物的影响。子贡在为孔子守墓的六年中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精神拷问?睿智沉着的巫臣,为夏姬叛国灭族背后的行为逻辑是什么?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智与愚的分界在哪里?这些问题,以及可能隐晦但更加重要的,乱世何以立国、立身的问题,关于得到一切真正伟大之物所需的代价的问题,激发了最初的思考,也统摄着全篇的叙事。
另一个小小的尝试在结构层面。正如noc评论的,“以梦捕梦”的隐喻指向小说之外,希望递归与自指能穿透小说的不同层面,直到抵达现实。第一人称的叙述也是作者的自述,在所有象征与隐喻的最高处,小说也可以看做一个关于“学习写作”本身的故事。第三人称加第一人称以及递归的结构,也可以看做是对托卡尔丘克期望的,“第四人称叙述者”的一种回答。
最后,在个人的创作序列上,这篇小说可以看做是一个宇宙的起点,也是终点。这个宇宙有界无边,首尾相连,内外相通,名为宛转。小说是一个外在松散,内在致密的幻想中篇序列的首篇,也暗示整个序列的结构。恰如唐诺所言,文学书写本身与梦一样,都是一次次把人暂时带到实在世界之外的一种尝试,小说是对梦的一种不知不觉的模仿。虚拟世界与实在世界的区别,只在于他们是由人而造,还是由神,或者说造化而造。而就像小说中所言,每一个铸梦人都明白,即使在绝地天通之后,真正的技艺仍能与造化同功。
- 科幻 · 第五届征文大赛 · 科幻故事组 · 征文大赛入围作品 · 征文大赛获奖作品 · 设定推演
作者自述:2016年初,我看了纪录片《昆曲六百年》,被其中的某人深深折服,萌生了要为其写作一个故事的想法。同年,我开始有意识地接触各种或严肃,或通俗的明代历史叙事。 2016年 - 2017年,我也读了刘宇昆和特德姜的许多中短篇作品,这些作品往往极硬又极软,宏大深刻又细腻隽永,是我认为当代科幻所能达到的最好形态之一。我希望能写出像他们一样的文字,同时,加入来源于纯粹中国语境的叙事传统。 这些思索和渴望在心里埋藏了很久。直到我读到一篇关于玉器大师陆子冈的微型小说。一个场景忽然闪现,一个故事慢慢…(展开)
作者自述:
2016年初,我看了纪录片《昆曲六百年》,被其中的某人深深折服,萌生了要为其写作一个故事的想法。同年,我开始有意识地接触各种或严肃,或通俗的明代历史叙事。
2016年 - 2017年,我也读了刘宇昆和特德姜的许多中短篇作品,这些作品往往极硬又极软,宏大深刻又细腻隽永,是我认为当代科幻所能达到的最好形态之一。我希望能写出像他们一样的文字,同时,加入来源于纯粹中国语境的叙事传统。
这些思索和渴望在心里埋藏了很久。直到我读到一篇关于玉器大师陆子冈的微型小说。一个场景忽然闪现,一个故事慢慢成型,几经波折,终于以现在的面目,呈现在读者眼前。
我希望开辟的,是一种新的书写方式。不管是内容还是呈现,传统语境中有太多被我们忽视,但又充满了现代精神的内容,等待我们去发掘。历史科幻是一个非常狭窄的门类,但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事实上,本文中的许多素材,来源于社会新闻与个人体验。
是为此文。作为探索类的作品,它可能有诸多不足,但是我希望,它能为读者打开一扇窗,通向一个全新的世界。(2/6)
慕明的评论65
- 文笔挺好,前几章的语气更放松一些,后面有些地方稍落入类型窠臼。设定和细节的意象选择也都颇有特色,故事的整体架构还可以再调整。个人感觉,对于中篇来说,人物、设定、包括场景设计都略多了,情节的统合力较弱,又是嵌套式叙事,所以从中部开始,叙事动力不足,比较容易lost。可以仔细思考一下主要的叙事动力是什…评论《分钟镇的守夜人》3回应2赞
- 写法很成熟,看到了川端,三岛和芥川的影子。对于不同题材,调性的转换自如,证明作者具有优秀的文字控制力, 不过这样的写法(外衣),呈现的核心稍低于期望。无论是人物的塑造,情节的设计,还是思辨的角度,都比较可以预期。作者已经掌握呈现的方法,希望能看到更多自己的东西。评论《祇园春宵》2回应0赞
- 笔力老道,文风密实,切口也很好。不过小镇兄弟弑父这个题材让人无法不想起《卡拉马佐夫兄弟》,相比之下,觉得后半的高潮完全可以更提升,更放飞,超越性更强一点,尤其是本身已经有了安杜路兽这个超现实意味比较强的意象,现在就是少了一些惊喜吧。作者还很年轻,相信会有更多属于自己的东西。评论《安杜路兽》1回应1赞
- 结构的想法是好的,题材也是好的,但是作者的笔力和生活经验可能都还需要再磨练一下。加一星给“优渥生活与创作的关系”这个比较真诚的反思。另外现实与虚构相互影响这个点子,可以看一下《刺杀小说家》之类的作品,文体上完全可以做得更有区分度一些。评论《“严肃文学”PK言情小说》0回应0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