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方法论

法学方法论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作品简介

法学方法论是法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有理论法学的特色,部分内容可以归人法理学和法哲学的范畴;也具有强烈的实践品格,因此也可以归人应用法学的范畴。法学方法论虽然名称上表现为法学的方法,但其实是有关案件实际裁判的方法。我国在引人大陆法、尤其是德国法概念体系后,对于这一学科的名称、用语已经约定俗成了。故所谓的“法学方法论”不是有关法学研究的方法的学科,而是研究在司法裁判中如何准确、科学地适用法律规范的学科。法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是法律适用过程,这就决定了其具有浓厚的实践理性色彩,是可以直接沟通法学研究和司法实践的学科。法学方法论的这一目的也决定了,法学方法论应当具有“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特点,它应当总结司法实践的经验,同时将其上升为理论体系,进而为法律适用提供理论指导。

王利明:男,1960年生,湖北仙桃人,中共党员,新中国第一位民法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召集人,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九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十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4年1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校党委原副书记、原副校长(兼)王利明接任常务副校长。

作品目录

  1. 序言
  2. 第一编 导论
  3. 第一章 法学方法论概述
  4. 第一节 法学方法论的概念和特征
  5. 第二节 法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
  6. 第三节 法学方法论与法学的关系
  7. 第四节 法学方法论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
  8. 第五节 法学方法论的历史发展
  9. 第六节 法学方法论的体系
  10. 第二编 司法三段论
  11. 第二章 司法三段论的一般原理
  12. 第一节 司法三段论概述
  13. 第二节 司法三段论的功能
  14. 第三节 司法三段论的发展
  15. 第四节 司法三段论运用的基本要求
  16. 第五节 司法三段论与其他方法的综合运用
  17. 第三章 大前提——法律规范
  18. 第一节 司法三段论中的大前提
  19. 第二节 找法的基本路径
  20. 第三节 法无规定时的找法方法
  21. 第四节 大前提的规范效力等级
  22. 第四章 小前提——法律事实
  23. 第一节 概 述
  24. 第二节 确定小前提的步骤
  25. 第三节 要件事实的整理
  26. 第四节 事实要件与规范要件的互动
  27. 第五章 连接——法律规范与法律事实的结合
  28. 第一节 连接是司法三段论的直接目的
  29. 第二节 连接的目的
  30. 第三节 连接的步骤
  31. 第四节 连接过程中的目光往返流转
  32. 第六章 连接的典型方法
  33. 第一节 法律关系分析方法
  34. 第二节 请求权基础分析法
  35. 第三节 案例指导方法
  36. 第七章 自由裁量及其限制
  37. 第一节 司法自由裁量权的概念和特征
  38. 第二节 司法自由裁量权行使的原则
  39. 第三节 行使司法自由裁量权的依据
  40. 第四节 自由裁量权行使的规范
  41. 第三编 法律解释学
  42. 第八章 狭义法律解释方法
  43. 第一节 狭义法律解释方法概述
  44. 第二节 文义解释
  45. 第三节 体系解释
  46. 第四节 当然解释
  47. 第五节 反面解释
  48. 第六节 目的解释
  49. 第七节 限缩解释和扩张解释
  50. 第八节 历史解释
  51. 第九节 社会学解释
  52. 第十节 合宪性解释
  53. 第九章 不确定概念和一般条款的具体化
  54. 第一节 不确定概念的具体化
  55. 第二节 一般条款的具体化
  56. 第三节 不确定概念和一般条款的类型化
  57. 第十章 法律漏洞的填补
  58. 第一节 法律漏洞填补概述
  59. 第二节 类推适用
  60. 第三节 目的性扩张和目的性限缩
  61. 第四节 基于习惯法的漏洞填补
  62. 第五节 基于比较法的漏洞填补
  63. 第六节 基于法律原则的漏洞填补
  64. 第四编 价值判断与利益衡量
  65. 第十一章 价值判断
  66. 第一节 价值判断的概念和作用
  67. 第二节 价值判断的理论发展
  68. 第三节 价值判断的具体运用
  69. 第四节 价值体系及其冲突
  70. 第五节 价值位阶与判断
  71. 第六节 价值判断的适用步骤
  72. 第七节 对价值判断的规范
  73. 第十二章 利益衡量
  74. 第一节 利益衡量概述
  75. 第二节 利益衡量的方法
  76. 第三节 利益衡量的原则
  77. 第四节 利益衡量的具体运用
  78. 第十三章 法律论证
  79. 第一节 法律论证的概念及功能
  80. 第二节 法律论证的理论发展
  81. 第三节 法律论证的功能
  82. 第四节 法律论证方法
  83. 第五节 论证负担规则
  84. 第六节 论证程度区分
  85. 第七节 法律论证与证成
  86. 第十四章 法律思维
  87. 第一节 法律思维概述
  88. 第二节 法律思维的类型
  89. 第三节 法律思维在裁判活动中的运用
  90. 参考书目
  91. 后记
载入中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