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伯林书信集(卷二·启蒙岁月:1946—1960)
《伯林书信集》第二卷,记录伯林1946至1960年的青壮年生涯,重返牛津,学术转变,父亲去世,成为丈夫……个人身心的成熟,战后世界的变化,皆体现在书信中
8.746 评价豆瓣读书作品简介
记录伯林1946至1960年的青壮年生涯,
重返牛津,学术转变,父亲去世,成为丈夫……
个人身心的成熟,战后世界的变化,皆体现在书信中
本书的信件比第一卷的涉及面更广,题材也更加多样。随着年岁的增长,伯林书信在知识方面的内容有明显增加,许多信件对其公开出版的著作提供了详尽的解释和背景交代;还有许多信件涉及各类书籍、音乐、城市、乡村,更多是围绕人有感而发,视角敏锐,并往往尖酸刻薄。总之,这一时期伯林的书信为我们提供了信息丰富又个性鲜明的视角,来审视这些书信背后的时代。他的书信还为读者打开了一扇窗口,让我们看到他个人在学术上的成长。
本书的时间跨度自1946年至1960年,记录了伯林在战后重返牛津大学作为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在此期间,伯林克服了最初的学术挫折和自我怀疑,从哲学转向思想史研究,并由此绽放了辉煌的学术生命。同时,他的私人生活也发生了重大改变,经历了父亲去世引发的情感波澜,开始了对有夫之妇艾琳·哈尔本的追求,并与其在1956年走入婚姻殿堂,完成了从单身汉到丈夫与继父的转变。伯林生命中这一段启迪他人也成熟自己的闪光年华,生动地反映在这一时期的书信当中。
以赛亚·伯林爵士(Sir Isaiah Berlin,1909—1997),英国哲学家、观念史学家、20世纪著名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生于俄国犹太家庭,童年目睹俄国革命,1921年随父母前往英国。1928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哲学,1939年借撰写《卡尔·马克思》的契机转向观念史研究。1957年就职牛津大学社会与政治理论教授,发表具有开创性的“两种自由概念”演说,同年获封爵士。参与创办牛津大学沃尔夫森学院并出任首任院长。作为杰出的观念史学家和学科主要奠基人,先后被授予耶路撒冷文学奖和伊拉斯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