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在有-无之间的哲学

摆渡在有-无之间的哲学

第一哲学问题研究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8.253 评价豆瓣读书
¥55.30¥33.18
今日特价截止至:2024-09-14 02:00:00了解详情

作品简介

所谓第一哲学问题,也就是哲学中最基础、最恒常,同时也是最困难的那些问题。本书是作者近二十年有关第一哲学问题的持续思考与讨论的总结,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思想现场”,是作者直接面对第一哲学问题展开的思考。作者在现象学哲学的视野下对诸如本原与有-无、存在与是,以及自由与真理、自由与历史、自由与普遍之爱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有诸多新见的讨论,提出并论述了一系列前沿性的核心观点。下篇为“历史现场”,是在上篇基础上对哲学史上一些最重要的哲学家有关第一哲学问题的思考的分析、讨论与反思。

本书以直接面对问题的方式展开讨论与思考,专业性分析与思想性论述并重,历史阐释与原创思考结合,一改哲学界侧重历史阐释或专业技术分析的主流风格。

黄裕生,福建平和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德国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第一哲学、德国哲学、政治哲学及宗教哲学等。出版专著《时间与永恒》《真理与自由》《宗教与哲学的相遇》《权利的形而上学》等。21世纪初与叶秀山先生共同创办并主持“纯粹哲学”丛书(已出版三十余种)。2011年6月至2017年12月先后兼任清华大学哲学系副主任、主任。

作品目录

  1. 作者简介
  2. 内容简介
  3. 序言
  4. 上篇 思想现场
  5. 导论哲学是什么?
  6. 一、“什么是哲学”和“哲学是什么”的区分
  7. 二、追问本原与寻求自身
  8. 三、返乡之旅与未来之旅
  9. 四、呼唤虔诚与成就虔诚的科学
  10. 第一章 思想的区分:从概念思想到本原思想
  11. 一、何为概念?又如何给出概念?
  12. 二、分别识:“逻辑-分析”与“构造-综合”的共同基础
  13. 三、同一性:一切概念思维的基础
  14. 四、让-存在:退守自由的本原思想(维)
  15. 第二章 世界的界限:数理科学的限度与人文-信仰的空间
  16. 一、人文-信仰和人的绝对性
  17. 二、数理科学的界限
  18. 三、人文-信仰和数理科学的关系
  19. 第三章 存在方式的区分:是与是什么
  20. 一、作为系词的“是”的判断功能何以可能
  21. 二、作为合一的同一问题
  22. 三、思想“是”的“同一”基础
  23. 第四章 作为存在论问题的真理与自由
  24. 一、传统真理观的核心:真理的本质就是符合
  25. 二、自由与真理
  26. 三、本质的真理
  27. 第五章 作为存在论问题的爱:爱即让-自由
  28. 一、爱是一种解放:从尘世解放而回到自身
  29. 二、爱即是守于自身而让-自由自在
  30. 三、爱和亲情的区别与关联
  31. 四、爱与人类的解放事业
  32. 第六章 自由与差异
  33. 一、现成物与非现成物,直接性与非直接性,当前性与非当前性的区别
  34. 二、超越性存在:自由存在
  35. 三、自由:差异性的前提
  36. 下篇 历史现场
  37. 第七章 命名与属名的区分:亚里士多德的本体学说及其真理观
  38. 一、本体的区分
  39. 二、第一本体如何进入关联性存在
  40. 三、作为“存在论”的本体学说及其问题
  41. 四、自身同一物和第一陈述
  42. 五、德性伦理和自由的缺失
  43. 第八章 《存在者与本质》里的第一哲学概念及其关系
  44. 一、本质与存在者、存在
  45. 二、本质与复合本体
  46. 三、本质与单一本体
  47. 四、上帝的本质与存在
  48. 五、本质与属性
  49. 第九章 斯宾诺莎:实体说即主体,人即目的
  50. 一、作为实体的神与作为神的实体
  51. 二、一与多,或人与神的关系
  52. 三、人的目的性存在与善恶问题
  53. 第十章 笛卡儿的“普遍怀疑”与存在论的重新奠基
  54. 一、从“怀疑”到“我思”
  55. 二、“我思”的存在论结构及问题
  56. 三、我思与在场形而上学
  57. 第十一章 “纯粹理性批判”与存在论问题
  58. 一、作为“基础形而上学”的“纯粹理性批判”
  59. 二、先验综合知识如何可能
  60. 三、作为存在论问题的先验综合判断
  61. 第十二章 时间问题(上):奥古斯丁对时间观的变革
  62. 一、物理时间及其给基督教世界带来的冲击
  63. 二、时间的内在化
  64. 三、时间与运动关系的颠倒
  65. 第十三章 时间问题(下):康德对感性论的变革
  66. 一、感性的超验化
  67. 二、时间的观念化
  68. 三、康德对感性论变革的意义
  69. 第十四章 康德论证自由的“知识论进路”
  70. 一、知识普遍必然性的根据问题
  71. 二、理解范畴起源的关键:纯粹综合与先验杂多
  72. 三、理解“先验杂多”的两种进路
  73. 四、知识的界限与人的自由存在
  74. 第十五章 不是额外问题的问题:如何理解上帝?
  75. 一、从理解到“证明”:托马斯的逻辑之路
  76. 二、康德对“证明”的批判
  77. 三、相遇:上帝存在的“心学”道路
  78. 第十六章 绝对的开显:华夏文化的本原性与未来思想
  79. 一、华夏文化的定位问题
  80. 二、人性的额外力量与存在的跳跃
  81. 三、绝对者在宗教意识里的出现
  82. 四、绝对者在“人文思想”里的自觉
  83. 五、独立之学的确立与普遍性原则的发现
  84. 六、未来的思想事业
  85. 参考文献
  86. 后记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