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讲透《资治通鉴》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

8.2800 评价豆瓣读书
¥46.80¥19.99
今日特价截止至:2024-06-25 02:00:00了解详情

作品简介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无论是个人的还是国家的,历史先辈们都遇到过、处理过,有经验教训。

本书作者华杉用“通篇大白话”翻译整部《资治通鉴》,并尽量保留原文的韵味,让人像读小说一样拿起来就放不下。同时结合历代名家观点,加上华杉本人的点评,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让人看一遍就会,看完就能用得上。

李牧破匈奴:等待本身就是一种积极行动

历史事件:

当初赵王派李牧攻打匈奴。李牧连续数年不出战,只是操练兵马、收集情报,匈奴都以为李牧胆怯。公元前244年,李牧觉得时机成熟,果断出兵,一战而定。

华杉讲透:

李牧之计,在于一战而定。要一战而定,就要创造一战而定的条件。条件不成熟,就不战。很多人以为,等待就是不作为,其实等待本身就是一种积极行动;而不能等,其实才是一种焦虑。一焦虑,就容易乱动作;容易吃亏,还不如不动。

王翦伐楚:成事的关键——压倒性投入

历史事件:

公元前226年,秦始皇让王翦去伐楚,王翦要求60万兵力,而将军李信只要20万兵力。秦始皇认为王翦胆怯,便派李信伐楚,结果大败。秦始皇又来找王翦,王翦依旧要求60万兵力,秦始皇准许,王翦果然大破楚军。

华杉讲透:

王翦始终要求60万兵力,是因为他懂得成事的关键——压倒性投入。而李信则贪巧求速,以致身败名裂。人们往往想要“多快好省”,即投入很少、回报极多、速度很快、质量还很好,这就是自欺欺人,要上当受骗了。

所以,当我们面对投入问题的时候,不管是投入时间还是金钱,我们要问自己的是:我能不能再多投入一点,而不是能不能少投入一点。要尽可能多投入,投入越大,风险越小,我们要的是成功,不是省钱。想省钱的人没出息。

秦始皇一统天下:团结不是大家的事,是你一个人的事

历史事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大业。

华杉讲透:

六个国家,是无法相互团结的,只能团结在一个国家周围。你拿个大喇叭喊:“大家一定要团结!”有用吗?没用!团结,就必须有一个带头的,你只有自己站出来,愿意承担责任,愿意付出,愿意牺牲,才能把大家团结在你周围。如果六国中有一个这样的国家,那就不是秦国征伐天下,而是两雄逐鹿了。

翻开本书,像读小说一样津津有味读懂《资治通鉴》!

华杉,生于1971年。

2002年,他与弟弟华楠共同创立“华与华”,成为中国知名的战略营销创意咨询公司。

2006年,兄弟俩再创办“读客文化”,也成为中国民营图书业领军企业,连续四年跻身福布斯中国潜力企业榜。

华杉经商不忘治学,坚持夜不外出应酬,每天清晨5时即起,读书写作两小时,日日不断,长达十余载,成就多部畅销书。他的作品先后被译成韩文、泰文、英文,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反响。

作品目录

  1. 自序: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2. 卷第一 周纪一(公元前403年—公元前369年,共35年)
  3. 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403年)
  4. 威烈王二十四年(己卯,公元前402年)
  5. 安王元年(庚辰,公元前401年)
  6. 安王二年(辛巳,公元前400年)
  7. 安王三年(壬午,公元前399年)
  8. 安王四年(癸未,公元前398年)
  9. 安王五年(甲申,公元前397年)
  10. 安王六年(乙酉,公元前396年)
  11. 安王八年(丁亥,公元前394年)
  12. 安王九年(戊子,公元前393年)
  13. 安王十一年(庚寅,公元前391年)
  14. 安王十二年(辛卯,公元前390年)
  15. 安王十三年(壬辰,公元前389年)
  16. 安王十五年(甲午,公元前387年)
  17. 安王十六年(乙未,公元前386年)
  18. 安王十七年(丙申,公元前385年)
  19. 安王十九年(戊戌,公元前383年)
  20. 安王二十年(己亥,公元前382年)
  21. 安王二十一年(庚子,公元前381年)
  22. 安王二十二年(辛丑,公元前380年)
  23. 安王二十三年(壬寅,公元前379年)
  24. 安王二十四年(癸卯,公元前378年)
  25. 安王二十五年(甲辰,公元前377年)
  26. 安王二十六年(乙巳,公元前376年)
  27. 烈王元年(丙午,公元前375年)
  28. 烈王三年(戊申,公元前373年)
  29. 烈王四年(己酉,公元前372年)
  30. 烈王五年(庚戌,公元前371年)
  31. 烈王六年(辛亥,公元前370年)
  32. 烈王七年(壬子,公元前369年)
  33. 卷第二 周纪二(公元前368年—公元前321年,共48年)
  34. 显王元年(癸丑,公元前368年)
  35. 显王三年(乙卯,公元前366年)
  36. 显王四年(丙辰,公元前365年)
  37. 显王五年(丁巳,公元前364年)
  38. 显王七年(己未,公元前362年)
  39. 显王八年(庚申,公元前361年)
  40. 显王十年(壬戌,公元前359年)
  41. 显王十一年(癸亥,公元前358年)
  42. 显王十二年(甲子,公元前357年)
  43. 显王十三年(乙丑,公元前356年)
  44. 显王十四年(丙寅,公元前355年)
  45. 显王十五年(丁卯,公元前354年)
  46. 显王十六年(戊辰,公元前353年)
  47. 显王十七年(己巳,公元前352年)
  48. 显王十八年(庚午,公元前351年)
  49. 显王十九年(辛未,公元前350年)
  50. 显王二十一年(癸酉,公元前348年)
  51. 显王二十二年(甲戌,公元前347年)
  52. 显王二十三年(乙亥,公元前346年)
  53. 显王二十五年(丁丑,公元前344年)
  54. 显王二十六年(戊寅,公元前343年)
  55. 显王二十八年(庚辰,公元前341年)
  56. 显王二十九年(辛巳,公元前340年)
  57. 显王三十一年(癸未,公元前338年)
  58. 显王三十二年(甲申,公元前337年)
  59. 显王三十三年(乙酉,公元前336年)
  60. 显王三十四年(丙戌,公元前335年)
  61. 显王三十五年(丁亥,公元前334年)
  62. 显王三十六年(戊子,公元前333年)
  63. 显王三十七年(己丑,公元前332年)
  64. 显王三十九年(辛卯,公元前330年)
  65. 显王四十年(壬辰,公元前329年)
  66. 显王四十一年(癸巳,公元前328年)
  67. 显王四十二年(甲午,公元前327年)
  68. 显王四十三年(乙未,公元前326年)
  69. 显王四十四年(丙申,公元前325年)
  70. 显王四十五年(丁酉,公元前324年)
  71. 显王四十六年(戊戌,公元前323年)
  72. 显王四十七年(己亥,公元前322年)
  73. 显王四十八年(庚子,公元前321年)
  74. 卷第三 周纪三(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98年,共23年)
  75. 慎靓王元年(辛丑,公元前320年)
  76. 慎靓王二年(壬寅,公元前319年)
  77. 慎靓王三年(癸卯,公元前318年)
  78. 慎靓王四年(甲辰,公元前317年)
  79. 慎靓王五年(乙巳,公元前316年)
  80. 慎靓王六年(丙午,公元前315年)
  81. 赧王元年(丁未,公元前314年)
  82. 赧王二年(戊申,公元前313年)
  83. 赧王三年(己酉,公元前312年)
  84. 赧王四年(庚戌,公元前311年)
  85. 赧王五年(辛亥,公元前310年)
  86. 赧王六年(壬子,公元前309年)
  87. 赧王七年(癸丑,公元前308年)
  88. 赧王八年(甲寅,公元前307年)
  89. 赧王九年(乙卯,公元前306年)
  90. 赧王十年(丙辰,公元前305年)
  91. 赧王十一年(丁巳,公元前304年)
  92. 赧王十二年(戊午,公元前303年)
  93. 赧王十三年(己未,公元前302年)
  94. 赧王十四年(庚申,公元前301年)
  95. 赧王十五年(辛酉,公元前300年)
  96. 赧王十六年(壬戌,公元前299年)
  97. 赧王十七年(癸亥,公元前298年)
  98. 卷第四 周纪四(公元前297年—公元前273年,共25年)
  99. 赧王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97年)
  100. 赧王十九年(乙丑,公元前296年)
  101. 赧王二十年(丙寅,公元前295年)
  102. 赧王二十一年(丁卯,公元前294年)
  103. 赧王二十二年(戊辰,公元前293年)
  104. 赧王二十三年(己巳,公元前292年)
  105. 赧王二十四年(庚午,公元前291年)
  106. 赧王二十五年(辛未,公元前290年)
  107. 赧王二十六年(壬申,公元前289年)
  108. 赧王二十七年(癸酉,公元前288年)
  109. 赧王二十八年(甲戌,公元前287年)
  110. 赧王二十九年(乙亥,公元前286年)
  111. 赧王三十年(丙子,公元前285年)
  112. 赧王三十一年(丁丑,公元前284年)
  113. 赧王三十二年(戊寅,公元前283年)
  114. 赧王三十三年(己卯,公元前282年)
  115. 赧王三十四年(庚辰,公元前281年)
  116. 赧王三十五年(辛巳,公元前280年)
  117. 赧王三十六年(壬午,公元前279年)
  118. 赧王三十七年(癸未,公元前278年)
  119. 赧王三十八年(甲申,公元前277年)
  120. 赧王三十九年(乙酉,公元前276年)
  121. 赧王四十年(丙戌,公元前275年)
  122. 赧王四十一年(丁亥,公元前274年)
  123. 赧王四十二年(戊子,公元前273年)
  124. 卷第五 周纪五(公元前272年—公元前256年,共17年)
  125. 赧王四十三年(己丑,公元前272年)
  126. 赧王四十四年(庚寅,公元前271年)
  127. 赧王四十五年(辛卯,公元前270年)
  128. 赧王四十六年(壬辰,公元前269年)
  129. 赧王四十七年(癸巳,公元前268年)
  130. 赧王四十八年(甲午,公元前267年)
  131. 赧王四十九年(乙未,公元前266年)
  132. 赧王五十年(丙申,公元前265年)
  133. 赧王五十一年(丁酉,公元前264年)
  134. 赧王五十二年(戊戌,公元前263年)
  135. 赧王五十三年(己亥,公元前262年)
  136. 赧王五十五年(辛丑,公元前260年)
  137. 赧王五十六年(壬寅,公元前259年)
  138. 赧王五十七年(癸卯,公元前258年)
  139. 赧王五十八年(甲辰,公元前257年)
  140. 赧王五十九年(乙巳,公元前256年)
  141. 卷第六 秦纪一(公元前255年—公元前228年,共28年)
  142. 昭襄王五十二年(丙午,公元前255年)
  143. 昭襄王五十三年(丁未,公元前254年)
  144. 昭襄王五十四年(戊申,公元前253年)
  145. 昭襄王五十五年(己酉,公元前252年)
  146. 昭襄王五十六年(庚戌,公元前251年)
  147. 孝文王元年(辛亥,公元前250年)
  148. 庄襄王元年(壬子,公元前249年)
  149. 庄襄王二年(癸丑,公元前248年)
  150. 庄襄王三年(甲寅,公元前247年)
  151. 始皇帝元年(乙卯,公元前246年)
  152. 始皇帝二年(丙辰,公元前245年)
  153. 始皇帝三年(丁巳,公元前244年)
  154. 始皇帝四年(戊午,公元前243年)
  155. 始皇帝五年(己未,公元前242年)
  156. 始皇帝六年(庚申,公元前241年)
  157. 始皇帝七年(辛酉,公元前240年)
  158. 始皇帝八年(壬戌,公元前239年)
  159. 始皇帝九年(癸亥,公元前238年)
  160. 始皇帝十年(甲子,公元前237年)
  161. 始皇帝十一年(乙丑,公元前236年)
  162. 始皇帝十二年(丙寅,公元前235年)
  163. 始皇帝十三年(丁卯,公元前234年)
  164. 始皇帝十四年(戊辰,公元前233年)
  165. 始皇帝十五年(己巳,公元前232年)
  166. 始皇帝十六年(庚午,公元前231年)
  167. 始皇帝十七年(辛未,公元前230年)
  168. 始皇帝十八年(壬申,公元前229年)
  169. 始皇帝十九年(癸酉,公元前228年)
  170. 卷第七 秦纪二(公元前227年—公元前209年,共19年)
  171. 始皇帝二十年(甲戌,公元前227年)
  172. 始皇帝二十一年(乙亥,公元前226年)
  173. 始皇帝二十二年(丙子,公元前225年)
  174. 始皇帝二十三年(丁丑,公元前224年)
  175. 始皇帝二十四年(戊寅,公元前223年)
  176. 始皇帝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
  177. 始皇帝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
  178. 始皇帝二十七年(辛巳,公元前220年)
  179. 始皇帝二十八年(壬午,公元前219年)
  180. 始皇帝二十九年(癸未,公元前218年)
  181. 始皇帝三十一年(乙酉,公元前216年)
  182. 始皇帝三十二年(丙戌,公元前215年)
  183. 始皇帝三十三年(丁亥,公元前214年)
  184. 始皇帝三十四年(戊子,公元前213年)
  185. 始皇帝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12年)
  186. 始皇帝三十六年(庚寅,公元前211年)
  187. 始皇帝三十七年(辛卯,公元前210年)
  188. 二世皇帝元年(壬辰,公元前209年)
  189. 卷第八 秦纪三(公元前208年—公元前207年,共2年)
  190. 二世皇帝二年(癸巳,公元前208年)
  191. 二世皇帝三年(甲午,公元前207年)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