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城

黑城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大厦将倾之时,蒙古人与俄国盗贼在大漠深处的对决。
免费免费电子书无需购买,可直接阅读全文

作品简介

1908年,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拜谒蒙古王公,寻找传说中的“黑城”(一)。因为,一份古老抄本暗示党项人的“圣堂”中藏着巨大的力量(二)。

意外获得帮助,科兹洛夫如愿抵达目的地(三)。在进入神庙的通道里,壁画描绘了那可怕力量对古代中原的破坏(四)。

付出牺牲,俄国人进入不可思议的圣堂(五),闯下大祸,接着看到噩梦般的一幕(六)。

携带宝物逃离黑城,科兹洛夫翌年返回,得到了部分解答和更多谜团(七)。五十年后,前苏联从科兹洛夫考古成果中提取了外星科技,进入新的历史轮回(八)。

作者自述

这个故事最大的特点,我想就是真实历史与科幻狂想的有机结合。

在清王朝内焦外困的末日里,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对西夏黑水城进行了多次考察和盗掘,珍贵文物洗劫一空。平心而论,这起事件像其他殖民者在中国的部分做为一样,具有着两面性:一方面它是罪恶的,另一方面又是全人类的壮举和大发现。《黑城》争取兼顾这种“非正义”与“进步”共为一枚硬币两面的特质。

科兹洛夫一伙闯入的“党项圣堂”,则是作者噩梦般的想象。其中沉睡着的可怕力量在中国漫长历史上的作用,是需要长篇大论的。《黑城》选择强化这种历史的厚重与无解,而没有将种种谜团全部戳破。对于读者来说,这也是两面性的:虽然缺乏标准答案,却获得了自由想象的空间。

历史和科幻,则是另一枚金币的两面。历史着眼过去,但是有些过去是另一些过去的未来;科幻面向未来,但是某些文明的未来对于我们来说则是遥远的过去。历史强调严谨,不能违背历史常识,不能推翻既定结论;科幻纵容想象,一切设定,凭空创造。将二者融为一体,能够幻化出无数引人入胜的故事来。

作品目录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