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现代性:重绘早期欧美电影

城市与现代性:重绘早期欧美电影

百家廊文丛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8.063 评价豆瓣读书
电子书618超低4折满减每满 100 减 60活动详情

作品简介

本书探讨欧美早期电影对于城市空间和文化的展示、再现与体感,研究早期电影参与和建构现代性的方式。基于“都市现代性”这一研究视角,本书分析和探讨早期电影在文化、美学、产业、技术、社会等方面的现代性特征,以期对于早期欧美电影作出更为全面、深入、细致、多元的认识与理解。本书以空间和视觉为两大论述范式,在同近二十年来当代欧美电影研究学者(例如汤姆·甘宁、米里亚姆·汉森、林恩·科比、本·辛格)等关于早期电影的著述对话的基础上,从都市空间与影像建筑、火车旅行与全景感知、震惊体验与身体耸动、都市交响与声音风景这四个角度重溯早期欧美电影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都指向19世纪末20世纪初城市现代性的内容与肌理。本书认为,早期电影是一项典型的现代都市实践,无论在主题内容、艺术技巧还是传播方式上都同城市现代性息息相关。早期电影和城市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彼此互融、双向浸没的“相互现代性”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在美学、产业、技术、社会等各个层面。

陈涛,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城市电影和新媒体艺术。著有《电影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底层再现:中国当代电影中的城市游民》(中国戏剧出版社,2015),译有《高行健与跨文化剧场》(与郑杰合译,香港大山文化出版社,2015)、《银色金属恋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一只鸟的选择》(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再见,西方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等,并在《文艺研究》《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艺术百家》《当代文坛》《韩中言语文化学报》《文化研究月报》,以及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Nantah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Culture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作品目录

  1. 编委会名单
  2. 前言
  3. 引论:早期欧美电影中的城市现代性
  4. 城市与电影:从“镜像”到“互浸”
  5. “重绘”早期欧美电影
  6. 城市与早期电影的“知觉范式”
  7. 本书的章节架构
  8. 第一部分 都市空间与影像建筑
  9. 一、城市与早期电影:交互的现代性
  10. 早期电影作为一种现代性都市实践
  11. 空间与媒介:现代性艺术语汇的互浸
  12. 电影的现代性绘图作用
  13. 作为空间叙事的城市与电影
  14. 二、境况电影中的都市风景
  15. 再现与建构:“风景”作为研究范式
  16. “风景如画”:境况电影的构图与视角
  17. 穿行与旋转:境况电影的运动风景
  18. 从“景观”到“场所”:境况电影的系列化
  19. 观看与置身:境况风景的感知美学
  20. 三、现代建筑与早期电影的空间感知
  21. 作为“原电影”和“准电影”的现代建筑
  22. 电影场景设计:想象中的现代主义建筑
  23. 城市再发现:影像的记录与加持
  24. 建筑的空间蒙太奇
  25. 建筑的影像“奇观”
  26. 第二部分 火车旅行与全景感知
  27. 四、火车与早期电影的视觉语言革新
  28. 《火车进站》:运动性与震惊体验
  29. 《隧道里的吻》:全景化与幻影之旅
  30. 《火车大劫案》:创伤性与双重时空
  31. 五、火车旅行与早期电影中的城乡对立
  32. 城乡矛盾与中产阶级视角
  33. 反城市倾向与疗愈形式
  34. 城乡流通与全景感知
  35. 六、双重形塑:早期火车电影和镍币影院中的女性
  36. 被侵犯的女性
  37. 被讨好的女性
  38. 女性身份的界定:中产阶级白人
  39. 第三部分 震惊体验与身体耸动
  40. 七、戏法片、城市与身体耸动性
  41. 都市的“倦怠”与电影的“耸动性”
  42. 身体的“视觉化”与“吸引力”
  43. 戏法片的视觉刺激与身体感官
  44. 八、早期电影的脸:特写与身体镜头
  45. 电影的脸:特写与触感影像
  46. 操控与分心:早期电影的特写镜头
  47. 解剖学的脸:早期电影的“显微”功能
  48. 九、早期拳击电影的身体与暴力
  49. 早期拳击电影:吸引力与身体刺激
  50. 身体的社会文化场域
  51. 暴力书写与观影体验
  52. 第四部分 都市交响与声音风景
  53. 十、都市交响乐:早期电影的声音风景
  54. 现代性的电影声音风景
  55. 早期电影的声音构成
  56. 留声机与早期电影的跨媒性
  57. 镍币影院与早期电影声音的空间化
  58. 十一、故音与新声:早期电影配乐的形式与风格
  59. 经典与流行:早期电影配乐的选择
  60. “配歌画片”:早期电影的“间奏”
  61. 故影新声:早期电影的当代配乐
  62. 十二、辩士:默片时代的发声者
  63. 默片解说员的兴起与传播
  64. 辩士与社会语境
  65. 辩士与日本文化传统
  66. 辩士的时代意义
  67. 结语:早期欧美电影的四副面孔
  68. 彼此交互的“立体”面孔
  69. 吸引力”之外
  70. “跨媒介”的现代实践
  71. 早期电影的遗泽:面向未来
  72. 参考书目
  73. 一、外文专著及论文
  74. 二、中文专著及论文
  75. 后记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