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威尔战时文集

奥威尔战时文集

奥威尔作品全集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6.545 评价豆瓣读书
¥77.99¥46.99
今日特价截止至:2024-06-30 02:00:00了解详情

作品简介

“谎言就是谎言,无论它是否被人发现。”

《一九八四》作者乔治·奥威尔的战争启示录

多个奥威尔名篇国内首度译介

二战是深刻影响了奥威尔人生经历与思想维度的一个关键事件。在这场一度将英国逼入绝境的战争中,这个有着自由传统的民族(连同奥威尔本人)切身体验了配给制与物资短缺、宣传战与报刊审查、总体战与无差别轰炸。1941年至1943年,奥威尔更是加入了英国广播公司(BBC)东方节目组,负责对印广播,在同盟国与轴心国争夺印度人心这个没有硝烟的分战场上,成为了宣传战争机器上的一枚螺钉。可以说,没有二战,奥威尔就不会在他的《一九八四》中写下那三句警示名言: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而从奥威尔在战争期间留下的形形色色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思想进化的脉络和战后世界的图景在他心目中的渐渐定影。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1950),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传世之作《一九八四》、《动物农场》脍炙人口,历久弥新,被誉为“一代英国人的冷峻良心”。

作品目录

  1. 编者说明
  2. “伦敦信件”系列
  3. 广播剧系列
  4. 克兰比尔
  5. 狐狸
  6. 显微镜下失足记
  7. 皇帝的新衣
  8. 小猎犬号之旅
  9. 小红帽
  10. (附)电台节目的成本
  11. 战争评论系列
  12. 英国广播公司的奥威尔档案
  13. 奥威尔致东方广播节目主任的邮件
  14. 对奥威尔的声音的批评信
  15. 奥威尔的辞职信
  16. 战时杂文及报道系列
  17. 致编辑的一封信
  18. 我们的机会
  19. 刺刀在战争中的作用
  20. 亲爱的戈培尔博士——你的英国朋友吃得很好!
  21. 为什么不安排战争作家?一则宣言
  22. 金钱与大炮
  23. 怠工破坏的意义
  24. 接下来的三个月
  25. 接下来是印度
  26. 当下的心情
  27. 当下的心情
  28. 奥威尔谈缅甸——彼托克-巴斯访谈
  29. 论1945年的世界局势
  30. 巴黎以笑容面对她的苦难
  31. 深入巴黎的报业
  32. 占领时期对法国思想的影响:不同的政治考量
  33. 法国抵抗势力的政治目标
  34. 宗教政党或许将在法国重新出现:关于教育的争议
  35. 戴高乐准备继续统治印度支那,但法国人对帝国持冷漠态度
  36. 法国人相信我们已经完成了革命
  37. 在混乱的科隆恢复秩序:马车供水
  38. 满目疮痍的德国将何去何从
  39. 盟军在德国面临食物危机:获得自由的工人的问题
  40. 法国大选将受第一次获得投票权的妇女所左右
  41. 巴伐利亚的农民无视战争:德国人知道自己战败
  42. 德国人仍然怀疑我们的团结:旗帜帮了倒忙
  43. 德国面临饥荒
  44. 法国厌战:回归正常是它的目标
  45. 获得自由的政治家回到巴黎:工会领袖与戴高乐会晤
  46. 分而治之的危险:奥地利重建的延迟
  47. 在德国实施联合统治的障碍
  48. 流民未知的命运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