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的征服与神话

亚历山大的征服与神话

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01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8.1725 评价豆瓣读书
¥61.50¥39.15
今日特价截止至:2025-01-12 02:00:00了解详情

作品简介

★《兴亡的世界史》第1册,葛兆光、白岩松、高晓松、罗振宇郑重推荐

★人类历史上蕞瞩目的英雄,伟大征服者的内心——亚历山大20岁继位,此后从希腊开始东征,10年之间占领东至阿富汗、印度西北部,西至埃及、希腊的大帝国。他是不世出的英雄、残暴的征服者、希腊文化的使徒、温情脉脉的情人。即使在同时代的人看来,他也已经超越了人类,与众神一样。森谷娓娓讲述这场征程,展现出复杂的英雄面貌。

★是亚历山大,也是两千年前的世界——东西文化政策冲突、塑造神话、君主自我神化崇拜、屠杀及制度建设、亚历山大历史形象的变迁,借亚历山大的身前生后,看见一整个时代的特征。

★非西方中心视角,重新审视“希腊化”及亚历山大的遗产——长久以来,亚历山大的征服被冠以正义之举,其带来的变化则被称作“希腊化”,然而森谷以史料批判为基础,认为这些观念只是西方进步东方落后的西方中心论的表现,亚历山大之后的世界变化并非单纯希腊化,而是东西文化交融,以及东方文化对希腊文化的塑造。

★大家写给大家的书,专业推荐——日本著名希腊史学者森谷公俊以扎实的史料功底,展现立体的亚历山大形象,行文流畅好读,轻松全面了解亚历山大。浙江工商大学副教授徐磊翻译,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晏绍祥作序推荐

★近80幅图片,生动展现亚历山大的征程与古代希腊世界。

20岁即位的亚历山大,仅仅十年间就建立了当时疆域最大的帝国,拥有从希腊、埃及直到阿富汗、印度西北部的广阔领土。这位战场上从未被打败的将军,在33岁时突然逝世,从此成为神话般的人物。即使在同时代的人看来,他也已经超越了人类的境界,甚至可以说与众神一样,是不属于这片土地的人物。

森谷公俊,1956年生出生于日本德岛县。东京大学文学部西洋史专业毕业,帝京大学文学部教授。研究方向为古希腊、马其顿史,主要著作有《王宫大火——亚历山大大帝与波斯波利斯》《亚历山大大帝和波斯波利斯》《图说亚历山大大帝》等。

徐磊,吉林大学世界史博士,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

作品目录

    评论24

  • 原文:

    亚历山大是古代马其顿王国的国王,也是希腊的统治者。他率领的东征军就是马其顿和希腊的联军。观察地图就能发现,古代马其顿的中心地区属于现在的希腊领土。现在希腊的货币已经换成了欧元,但以前希腊的百元德拉克马货币上就刻着亚历山大大帝的侧面像。那么,马其顿和希腊究竟有何关系?这并非一两句话所能说清的。

    展开上下文
    回复0
  • 原文:

    在战火连绵的希腊,由于政治斗争和经济没落,众多市民离开城邦,为了生计成为雇佣兵辗转各地。希腊雇佣兵是优秀的战士,颇受好评,波斯王和小亚细亚的总督们都积极雇佣。而雅典的将军们为了谋求个人利益也前往国外,作为雇佣兵首领大展身手。至于斯巴达,在留克特拉战役大败之后,国王亲自领兵受雇于埃及王,所得收入用于重整国家财政,可谓“全民打工”。埃及于公元前4世纪时叛离波斯,波斯王为恢复宗主权数度对埃及用兵。因埃及、波斯双方都依靠希腊雇佣兵,因此只是希腊人之间的作战而已。

    展开上下文
    回复0
  • 原文:

    希波战争之后,丰富多彩的波斯文化流入希腊世界。在近代以前,战利品为人们详细了解异国文化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战争起到了广义的文化交流作用。希波战争之后的希腊人也不例外。他们在普拉提亚战役中从波斯人那里缴获了豪华的家具用品,不仅感到惊艳,还进行了仿造。例如,雅典建造的执政团成员聚会所是圆形的,别名叫作“Skias”(太阳伞),据说就是模仿了波斯国王的帐篷或是伞的形状。另外,伯里克利在卫城的山麓建造了名为“odeion”的建筑物,四边是60米以上的方形柱子队列,共81根,以9×9的形式排列,支撑着四棱锥形的屋顶。虽然该建筑的目的尚不明确,但其样式不是当时的希腊能够设计的,一般认为是模仿波斯王帐篷而建的。有学者认为,提洛同盟各国的贡品在这里展出,因此“odeion”是为了夸耀雅典的权力。这和波斯波利斯的觐见大殿、玉座阁显示出来的“权力的表象”这一思想有相通之处。如果根据这种解释,则“odeion”表明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事实,即雅典的公共建筑采用了波斯宫殿的设计理念。

    展开上下文
    回复0
  • 原文:

    那么,近代历史学界又是如何研究亚历山大的?历史学作为严谨的实证科学诞生于19世纪。为弄清亚历山大传各自的特征,除去有悖事实的记述,探寻双重滤镜对面“客观的”亚历山大,古代史方向的研究人员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然而,历史学家也是所处时代的一分子,不可能完全脱离他们所生存时代的价值观。本以为取下滤镜,实际上又增添了其他的滤镜,甚至在古代亚历山大形象上,抹上浓厚的近代颜料。这种现象并不罕见。

    展开上下文
    回复0
  • 原文:

    公元4世纪的神父奥古斯丁在其代表作《上帝之城》中,为了诠释失去正义的王国不过是一个大规模的海盗团伙,介绍了这样一段逸闻:一名海盗在被抓捕后,亚历山大责问他:“你为什么在海上抢劫?”他毫不畏惧地回答道:“跟陛下抢劫全世界是一样的。只不过我用小船来做这件事,所以被称作海盗。而陛下用一支大舰队来做这件事,因此被称为皇帝。”奥古斯丁认为这个回答正中要害,确切地说出了真相。(第四卷四章,部分字句有所调整)这让笔者想起了一句相似的电影台词。卓别林在《凡尔杜先生》中曾这样说过:“杀了一个人是杀人犯,但杀了一万人就是英雄。”实际上,被亚历山大杀害的心腹克莱特正是因为说出了类似“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话而激怒了亚历山大。亚历山大也正是因为进行了数以万计的杀戮才成了英雄。

    展开上下文
    回复0
更多评论 24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