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笔

毒笔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作品简介

二十世纪初的纽约是财富大本营,万邦辐辏之地,也是罪恶的渊薮。形形色色的不法之徒利用高超的技术手段在这里制造了一起又一起扑朔迷离的案件——少女暴尸郊野,富翁突然失明,工人罹患怪病……身兼大学教授与私家侦探两种身份的克雷格•肯尼迪穿梭出没于纽约的广厦街衢间,凭借自己丰富的科学知识和过人胆略,屡破奇案,将这些高智商的不法之徒绳之以法,维护着国际大都会的繁荣与秩序。

西方侦探小说继承了哥特小说的神秘主义传统,又融入了工业时代的理性思维方式,与科学有着不解之缘。然而真正把科学技术当作谋篇布局、推动情节发展的核心要素来创作侦探小说则首推本书作者亚瑟•本杰明•瑞福(Arthur Benjamin Reeve)。在他的作品中,科学技术不仅是侦探破案的主要手段,也是犯罪分子作案的主要手段。我们现在常见的一些科技产品如移动电话、传真机等的雏形都在他的作品中大显身手,甚至流行的PS技术也在其作品中显露出端倪。瑞福因此被称为侦探小说界的爱迪生,其作品也因此别开生面,引人入胜。

作者亚瑟•本杰明•瑞福(Arthur Benjamin Reeve,1880年10月15日-1936年8月9日),美国悬疑文学作家。他在十八部侦探小说中塑造了有时被称为“美国福尔摩斯”的系列作品主人公克雷格•肯尼迪教授以及担任记者的类似于华生大夫的陪衬性人物瓦尔特•詹姆逊,因此而闻名于世。1910年至1918年发表在《五洲》杂志上的以克雷格•肯尼迪为主角的八十二篇短篇小说奠定了瑞福的声誉。这些小说后来也被汇集成册。其中第三次汇集把这些短篇小说拼凑成伪长篇小说的形式。1918年,十二册《克雷格•肯尼迪探案集》出版。这次成套再版再次让瑞福的作品成为书市宠儿。

1914年,瑞福开始编写电影剧本,第一部作品是《伊莱恩的壮举》。1919年和1920年是他电影编剧事业的顶峰。他的名字出现在七部电影中,其中大部分是系列电影,有三部由哈利•侯迪尼主演。这之后,电影工业向好莱坞转移,而瑞福更愿意留在美国东部生活,或许是这个缘故,瑞福基本上放弃了电影编剧的工作,转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小说创作上。刊载他的作品的媒体除了几家报纸外,还包括《乡村绅士》、《少年生活》、《人人》等杂志。后来,他只为《侦探小说杂志》和《侦探小说周刊》写稿。1927年,瑞福与约翰•S•洛培兹签订合同,为臭名昭著的百万富翁杀人犯哈利•K•索(Harry K. Thaw)编写以假巫师为题材的系列电影剧本。这桩交易因索拒绝付酬引发了一场诉讼案。1928年下半年,瑞福宣布破产。

上世纪三十年代,瑞福重整旗鼓,成了一名反诈骗斗士。1930年7月到1931年3月,他主持了一档覆盖全国的电台节目,还出版了一本名为《犯罪的黄金年代》的著作,描述诈骗的历史;他的以肯尼迪为主角的小说也从以“科学探案”为重心转变为以揭露骗子为重心。

瑞福在其写作生涯中,多次为报纸撰写以当时影响甚大的罪案为题材的作品,其中包括威廉•德斯蒙德•泰勒谋杀案,布鲁诺•豪普特曼绑架儿童林德伯格案。

瑞福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还曾求学于纽约司法学院。在1911年因创作克雷格•肯尼迪系列小说而名噪于世前当过编辑和记者。他出生于布鲁克林,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长岛湾周围的几个住处。1932年,他移居特伦顿,以求与他的母校普林斯顿大学为邻。

(译自维基百科)

译者孟军,山东某高校教师,业余爱好翻译,已出版译作《瑰宝》(上海人民出版社)、《伤残的树》(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无鸟的夏天》(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纳粹德国文学史》(上海文汇出版社)、《大秘密》(重庆大学出版社)、《伪装者》(重庆大学出版社)等。译作《国王万岁》由豆瓣阅读出版电子版。

作品目录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