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对象与方法(修订本)

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对象与方法(修订本)

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7.818 评价豆瓣读书
¥107.44¥78.99
今日特价截止至:2024-12-23 02:00:00了解详情

作品简介

通过对历史时期汉水流域自然与人文地理面貌的重建及其演变过程的考察,探讨历史地理区域的生成、演变及其导因,分析区域的开发进程、内部结构以及区域人地关系的特点,同时,摸索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将历史文献分析、地理学田野考察方法以及人类学思想观念相结合,从地出发,站在人的立场上,观察并分析区域历史发展进程与地理面貌的演变。

鲁西奇,1965年生,历史学博士,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历史系主任,入选教育部2004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其师从陈寅恪、徐中舒两位先生的高足武汉大学教授石泉先生。主要从事区域历史地理与社会经济史研究,特别是汉水流域历史地理与社会经济史的综合研究,以及长江中游地区民间文献(民间碑刻与古代冥契)的收集和整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项目1项。

作品目录

  1. 出版说明
  2. 社科文献学术文库学术委员会
  3. 作者简介
  4. 内容提要
  5. Abstract
  6. 绪论 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7. 一 历史与空间
  8. 二 主要人地关系学说之检讨
  9. 三 “区域”观念及其方法论意义
  10. 四 以汉水流域历史地理研究为个案
  11. 五 研究方法与切入点
  12. 第一章 新石器时代汉水流域的自然、人群、经济与聚落
  13. 一 气候与地貌
  14. 二 考古文化谱系与居民种族
  15. 三 遗址分布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16. 四 生计方式与经济类型
  17. 五 住宅形式与聚落形态
  18. 六 小结与讨论
  19. 第二章 青铜时代汉水流域的文化演进、城邑分布与居住形式
  20. 一 文化演进及其区域差异
  21. 二 城邑分布及其形态
  22. 三 住宅形式与聚落分布
  23. 四 生产工具的组合与田野面貌
  24. 五 小结
  25. 第三章 秦汉至六朝时期汉水流域的人口、经济、聚落与文化
  26. 一 人口分布与迁移
  27. 二 农业经济区的形成与演变
  28. 三 交通道路
  29. 四 城邑与村落
  30. 五 文化区域及其差异
  31. 六 小结
  32. 第四章 7~13世纪汉水流域的自然、人口、城邑与经济
  33. 一 自然地理环境及其演变
  34. 二 人口分布与迁移
  35. 三 农作物种植及其地理分布
  36. 四 城镇布局及其形态
  37. 五 小结
  38. 第五章 明清时期汉水流域自然与人文地理面貌的巨变
  39. 一 人口迁移与分布
  40. 二 农业经济的区域差异
  41. 三 自然环境的变迁
  42. 四 城镇、集市、乡村聚落的分布与形态
  43. 五 小结
  44. 第六章 区域开发进程、空间结构及人地关系
  45. 一 论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46. 二 区域内部的空间结构与差异
  47. 三 人地关系的多样性
  48. 四 小结
  49. 附录 区域、地方与地域:空间维度下的历史研究
  50. 主要征引文献
  51. 修订本后记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