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

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

美国在中国抗战初期外交视野中的转变(1937—1941)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8.8376 评价豆瓣读书
¥80.24¥70.80
今日特价截止至:2024-11-22 02:00:00了解详情

作品简介

自从中华民族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建立现代化外交关系以来,八年抗战根本性地改变了中国和西方的交往,也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但是到了1945年大战结束时,中国的国家地位彻底改观。导致此项蜕变的关键因素是,中国在珍珠港事件爆发时,立即和美国、英国和苏联结为全球性战略盟友,对抗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轴心国同盟。而其中特别具有决定性因素的是中国和美国的结盟。1937—1941年间,中美关系到底经历了何种变化?特别是中国政府的对美外交政策的大课题:决策过程是什么?由何人执行?中国的外交目的是什么?谈判的技巧如何?美方的反应是什么?中国政府在这段时间内,总体的得失又当如何评价?何以在1937年7月卢沟桥战事爆发时,美国政府认为事不关己,而到了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美国政府却十万火急地促请中国成为并肩作战的盟友?这些都是本书着力要探讨并希望解决的问题。

齐锡生,芝加哥大学博士,主修国际关系和政治学,1967—1992年任教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1992—2002年参与香港科技大学的建校工作并任历史系主任,研究兴趣包括中国近代以来的内政外交、国际关系理论和军备战略问题,作品《中国的军阀政治》《剑拔弩张的盟友》影响甚巨。年轻时业余爱好包括做木工、修房子、修汽车、爬山、射击等,老来希望能够学会弹钢琴和说西班牙语,目前仍在做学生。

作品目录

  1. 文前彩插
  2. 出版说明
  3. 文前辅文
  4. 第一章 摸索一个务实的对美外交政策
  5. 一 国民政府在开战初期的作为
  6. 二 中美关系的发展和胡适的外交使命
  7. 三 中国早期战事失利对内政和外交的影响
  8. 四 对于抗战前途的展望
  9. 五 中国主动展开对美外交
  10. 第二章 胡适受命出任驻美大使
  11. 一 国民政府对美政策重点的具体化
  12. 二 政策成果的初步检查
  13. 三 中立法和禁运事务
  14. 四 对于促进国际合作的努力
  15. 五 胡适对于中国坚持抗战的贡献
  16. 第三章 1937~1939年胡适和陈光甫对中国对美政策的影响
  17. 一 胡适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18. 二 陈光甫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19. 第四章 寻求一个新的对美政策:1939~1940年来自各方的压力
  20. 一 国际环境剧烈变化
  21. 二 国内情势加速恶化
  22. 三 中国对美国观感的改变
  23. 四 中国逐渐摸索出一个新的对美政策
  24. 第五章 1940年以后外交作风的改变
  25. 一 宋子文被任命的背景
  26. 二 宋子文使命的实质与权限
  27. 三 宋子文的新作风和新阻力
  28. 第六章 1940年下半年中美关系大幅扩展
  29. 一 促成重庆政府外交政策改变的背景和因素
  30. 二 中国对美外交实质上的扩展
  31. 三 越南和缅甸通道的关闭
  32. 四 中国争取国际合作的努力:时机、动机和展望
  33. 五 蒋介石在1940年的感情世界
  34. 第七章 1941年:美国迈向中国外交舞台中央
  35. 一 内外情势
  36. 二 中美关系开始质变
  37. 三 蒋介石个人在对美外交关系上角色的转变
  38. 四 宋子文推行“个人外交”的努力
  39. 五 1941年中国对美外交的几个里程碑
  40. 六 对个人外交的评估
  41. 七 个人外交过程中的一个特殊案例
  42. 第八章 租借法案带来的希望和失望
  43. 一 租借法案:一个崭新的局面
  44. 二 中国政府如何应对租借法案
  45. 三 中国对陆军武器的要求
  46. 四 中美差距的外在原因
  47. 五 派遣军事代表团赴华
  48. 六 太平洋战争前租借法案军火援助的总检讨
  49. 第九章 最后的冲刺:中国政府在珍珠港事件中的努力
  50. 一 山雨欲来风满楼
  51. 二 危机终于来临
  52. 三 中国开始全方位处理危机
  53. 四 中国政府处理危机的评价
  54. 五 危机回顾
  55. 第十章 结论
  56. 一 中国决心抗战和西方列强的反应
  57. 二 蒋介石在抗战中的角色
  58. 三 中国的外交和外交官
  59. 四 历史评价
  60. 参考文献
  61. 后记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