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权利研究

新兴权利研究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作品简介

当代中国的典型特征乃是全方位的社会转型。在这样一个转型时期,中国的民主、法制和宪政建设也以其特有的模式在渐进地展开和发展,而在其中的法律制度建设以及法律制度的实践运作方面,权利的观念、权利的思维和权利的逻辑在事实上一直贯穿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社会与法律实践,并始终成为其背景、基调与底色,其典型的现实征兆乃是大量的对于“中国”而言属于“新”的权利类型的萌芽与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本书力求从一般理论和具体的现实权利景观相结合的角度,对转型中国社会“新”出现的各种权利类型,即各种主要的“新兴”或“新型”的权利的产生机理、存在基础、发展逻辑、基本内涵等予以初步探究和阐释。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提请法学界同仁关注并认真对待我国社会“新兴”权利产生和发展的现实,同时,以此为例证希望法学界同仁将权利研究推向深入,特别是从对权利的一般而宏观的研究进入更为具体而微观的权利研究。

姚建宗,男,1966年3月生,四川省通江县人,法学博士,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现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吉林大学法律与经济全球化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任,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法哲学和法律社会学,已出版个人专著3部,个人独立编著《法理学》教科书1部,参编其他著作多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作品目录

  1. 第一编 总 论
  2. 第一章 新兴权利要论
  3. 引 言
  4. 一、“新兴权利”的概念描述与范围划定
  5. 二、权利之“新”的形式标准
  6. 三、权利之“新”的实质标准
  7. 四、权利之“兴”的动因
  8. 五、权利之“兴”的方式
  9. 六、“新兴”权利与权利发展
  10. 七、结语
  11. 第二章 新兴权利的生成: 以“户外广告发布权”为例
  12. 一、问题的提出
  13. 二、地方立法中生成的新兴“权利”
  14. 三、对新兴“权利”的类型化分析
  15. 四、“户外广告发布权”在理论上的生存空间
  16. 五、结语:慎重对待新兴权利的生成
  17. 第二编 分 论
  18. 第三章 行政知情权
  19. 引 言
  20. 一、行政知情权的本体论
  21. 二、 外国行政知情权法律制度考察——以美国法为视角
  22. 三、行政知情权与相关权力和权利的冲突与解决
  23. 四、我国行政知情权立法与实践的现状与反思
  24. 五、结语
  25. 第四章 信息权利
  26. 引 言
  27. 一、信息的法律意义
  28. 二、信息权利
  29. 三、具体信息权利
  30. 四、结语
  31. 第五章 基因权利
  32. 引 言
  33. 一、基因财产权
  34. 二、基因专利权
  35. 三、基因隐私权
  36. 第六章 性权利
  37. 引 言
  38. 一、性权利的本体论阐释
  39. 二、性权利存在的人性基础
  40. 三、性权利存在的社会基础
  41. 四、性权利运作的基本路径
  42. 五、从法律规则的角度对性权利的解析
  43. 第七章 同性恋者的婚姻权
  44. 引 言
  45. 一、作为基本社会事实的同性恋现象
  46. 二、同性恋现象的社会认同
  47. 三、同性恋者“婚姻”的正当性
  48. 四、同性恋者婚姻权利化的现实障碍
  49. 五、同性恋者婚姻权的法律保障
  50. 六、结语
  51. 第八章 安宁死亡权
  52. 引 言
  53. 一、事实上的安乐死
  54. 二、安乐死的界定
  55. 三、安乐死的正当性论证
  56. 四、安乐死的权利基础
  57. 五、安宁死亡权的设计
  58. 第九章 适当生活水准权
  59. 引 言
  60. 一、适当生活水准权作为基本人权的论争
  61. 二、适当生活水准权的适当标准
  62. 三、适当生活水准权的救济
  63. 四、适当生活水准权在我国的实现——以廉租房制度为例
  64. 第十章 清洁饮水权
  65. 引 言
  66. 一、清洁饮水权概述
  67. 二、清洁饮水权的内容
  68. 三、清洁饮水权的实施机制
  69. 四、当代中国的清洁饮水权问题
  70. 第十一章 食物权
  71. 引 言
  72. 一、食物与食物权
  73. 二、食物权的内容
  74. 三、食物权的实施机制
  75. 四、食物权的理论难题
  76. 五、当代中国的食物权问题
  77. 六、结语
  78. 第十二章 动物的权利——法律保护动物的伦理学依据
  79. 引 言
  80. 一、动物权利论——法律保护动物之伦理依据的一种进路
  81. 二、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 ——不可逾越的界限与超越性的视界
  82. 三、人类义务论——法律保护动物之伦理依据的另一种进路
  83. 四、对人类义务论的补正
  84. 五、结语
  85. 第三编 余 论
  86. 第十三章 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
  87. 引 言
  88. 一、问题的切入——对当代中国弱势群体权利状况的关注
  89. 二、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含义
  90. 三、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制度机制
  91. 四、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界限
  92. 五、结语
  93. 第十四章 言论自由的限度
  94. 引 言
  95. 一、有关言论自由限度理论的哲学立场
  96. 二、色情言论的法律规制
  97. 三、歧视性言论的限制
  98. 四、言论自由与名誉权、隐私权的冲突
  99. 五、国家利益与言论自由的限制
  100. 后 记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