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唐(一)

剩唐(一)

唐王朝中后期记事

8.696 评价豆瓣读书
系列作品
剩唐
你只了解一半的大唐,在繁华泡沫破碎后,唐王朝还走过了 150 多年的岁月。《剩唐》系列从安史之乱结束的公元762年讲起,根据时间顺序一直讲述到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导致唐朝名存实亡为止。

作品简介

你只了解一半的大唐。

大唐王朝,毫无疑问是我国历史上的众多王朝中知名度,美誉度最高的特殊存在。从唐帝国建立的公元618年到安史之乱开始的公元755年,这137年的历史在唐朝消失迄今的1108年的岁月之中被一代又一代的反复追忆,直至耳熟能详,直至在大众传媒空前发达的今天被过度消费成了“马震”、“截胸”之类的意淫素材而失真。

但是那个为所欲为的强盛大唐只是故事的半截。唐朝共历时289年,安史之乱后的唐朝还有152年的时间,却因其不堪回首而被历代书写历史的人简单草率地压缩成了“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八个字。

就像台湾诗人夐虹的诗:

“我忽然想起你 /但不是劫后的你//万花尽落的你……

也许我只该用玻璃雕你/不该用深湛的凝想

也许你早该告诉我/无论何处/无殿堂/也无神像……

忽然想起你,但不是此刻的你 已不星华灿发,已不锦绣 不在最美的梦中”

对于一个故事,人们只喜欢去听好听的那半截,这无可厚非。但也许,我们忍住性子听完整个故事,或许还会得到更完整、更深邃的启迪呢?

黑格尔说:历史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我们根本没有从历史中领受到任何教训。

梦回盛唐,是离开盛唐之后每一代中国人的梦想。然而,为什么我们就能没能实现这个梦想?

可以想象,无论我们如何自称热爱盛唐,也比不过安史之乱后那一百五十年时光之中数代志士仁人的半分。梦回盛唐在他们的心中,不是一个干瘪的口号,不是一句酣醉的幻想,而是他们实实在在付出毕生心力要去实现的理想。

他们刚刚从巅峰滑落,他们还没有找到油腔滑调的理由来粉饰自己的沉沦,他们还没有学会习惯于得过且过,自欺欺人,他们还在为自己失去的一切而心痛挣扎,他们还在为回到期望中自己的模样而奋争煎熬,一代又一代。

他们终究未能为自己追回那落日,但他们却为民族迎来了朝阳。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历史将无法拥有以后的每一次绽放。

那是整整一百五十年。有生,有死,有血,有肉,有笑,有泪,有梦,有痛的一百五十年。

日本历史学家内藤湖南先生曾经提出过著名的唐宋变革论,认为中国的经济、文化乃至社会性质都在唐宋之间的历史进程中发生了质变。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提出对这个结论的质疑,但我们无法忽略的是以安史之乱为界,走过将近两百年混乱时光的中国人,最终以宋帝国的面目再次出现在文明史上时,在精神气质以及行为方式上发生的显著变化,曾经的开拓进取,兼容并蓄少了,多起来的是画地为牢、固步自封,曾经的坦荡阳刚,率真尚武少了,多起来的是阴柔狭隘、迂腐矫情。

我说到这里,您不想问问我,唐朝中后期那些年,我们的祖先都经历了些什么吗?

这就是拙作想要告诉您的。

有趣最重要,作者不是带着厚镜片眼镜的,总是告诫您“这个是必考知识点!”的中学历史老师,作者认为趣味才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反学术口吻,以常识精准解读历史是本书最大的吸引力。

作者自述

我敢把这个故事讲完,您敢听完吗?是的,我们这个民族有这么一种习惯,听故事只听好听的那半截,要是另外半截不符合好听这个调调,就干脆不听。比如,苏秦悬梁刺股之后配六国相印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鸡血故事,可苏秦最后惨死刑场的结局,有几个人知道?再比如近年来被大家捧上了天的曾国藩与胡雪岩,他们的风光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可是他们的结局呢,一个在处理天津教案时几乎身败名裂,另一个最终被革职抄家,这些故事又似乎没几个人说呢。

诚然,我们需要励志的故事,但是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励志的故事吗?我们不愿意听到那些虐心的故事,但是没有被虐过的心,算是一颗成熟的、强大的心吗?

所以,我要把一个故事给大家讲完,我也没有指望会有很多的听众,因为我们的民族里,真正成熟强大的心灵其实并不多。不是吗?

我要讲的这个故事是《剩唐》。是的,不是盛唐,是剩唐,安史之乱后那个剩下半条命的唐王朝,大乱之后她没有死,她还活着,不论你觉得那是坚强也好,是苟活也罢,她活着,而且还继续活了一百多年。而且除了那些强盛的泡沫,大唐王朝该有的一切都还有。不仅如此,剩下的那半截唐朝还在坚强地孕育一个新的时代。公元960年,赵匡胤将那个新的时代命名为“宋”,那是另一片风华绝代。

这就是历史上的“唐宋变革”。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梦想,而剩唐时代人们的梦想却与其他时代不同。其他时代,人们的梦想都寄托在未来,而剩唐,人们的梦想却已经存在于过去。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告诉你,这是一种虐心的体验!

但是,你若是一个成熟的人,你就应该知道,虐心的体验中有启迪,有成长。所以,《剩唐》,值得起你的青睐!

本书立意即在于为读者解压这八个字里的一百五十年。

本书以历史事件为线索,以历史人物为核心。从安史之乱结束的公元762年讲起,根据时间顺序一直讲述到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导致唐朝名存实亡为止。

那时的郭子仪、李光弼、唐德宗、唐宪宗、韩愈、李愬、白居易、元稹、仇士良、李德裕、牛僧孺、唐宣宗、王仙芝、黄巢等您熟悉的人或者您应该熟悉的人都将在本书中渐次登场。那时的大唐、吐蕃、回纥、南诏等当时屹立在中华版图上的各大政治势力也将在本书中重现他们曾经的龙争虎斗。那时的心战、兵战、真诚、伪善也会在本书中一一亮相。

完全重现历史真实是无法期冀的事,我们只能基于可靠的历史资料尽可能客观地拼合历史的碎片。在讲述唐朝历史事件及人物时,本书的资料主要来自于经得起考验的三部史书:成书于后晋,保留了最多的唐代第一手文献资料的《旧唐书》和成书于北宋,由著名文学家欧阳修主编的《新唐书》以及北宋嗜血巨擘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

本书中出现的很多唐代政治文书原文(读者请放心,所有这些原文都配有有趣的翻译),则大多来自专门的古典公文文集《册府元龟》、《唐大诏令集》,这两步典籍是宋朝政府为了学习和继承唐朝政府的公文风格而编撰,可靠性是有保障的。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本国人在记载历史时总是偏袒本国的,唐朝也不例外。然而唐朝是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王朝,哪怕是中后期时的唐王朝也是如此。唐朝影响着周边各政权的命运,吐蕃、回纥、南诏等周边各政权也同样深刻地影响着唐朝的命运。本书涉及到这些内容时,也尽力参考了其他各民族的历史文献资料,力求以一个更客观的视角为读者展示更接近真实的历史面貌。

先有客观,才有真实,这是本书一以贯之的信念。基于理性人的假设,在详细描述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之前,不对其妄下评价。统治阶级不是每时每刻都在想着压榨民众,他们也能有高尚的梦想。民众也不是随时随地都站在真理的一边,他们也很容易被煽动成暴虐的群氓。与大唐为敌者不一定是天生的撒旦,与大唐结盟这也不一定就是道德的天使。

总之,在爱与恨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

客观了,真实了。是不是就一定无趣了?不是的,本书作者不是专业历史学者,没有高深的学术腔调。相反,文字的易读有趣是本书作者的特长之一。本书作者坚决反对用学术腔调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但历史上又的确有很多问题是复杂的,那又怎么办呢?本书并不逃避为读者解析复杂问题的责任,但依然强调可读性。本书用生活化的语言首先为读者解释各学科常识,再用这些常识去解析各个历史事件,深入浅出之余也能让读者在读过之后有所启发。读者读到的是唐朝,而读者能得到的思考却绝不只是唐朝。

给我一天,还你千年!

作品目录

载入中

热门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