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兰多

奥兰多

电子书618超低4折满减每满 100 减 60活动详情

作品简介

《奥兰多》(Orlando)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28年11月发表,(在《奥兰多》的结尾,伍尔夫写道:“午夜的第十二声钟声敲响了。现在是星期四,十月十一日,一九二八年。”)被认为是伍尔夫作品中最易阅读的一部(在《奥兰多》的第六章中,伍尔夫写道:“如果这些话零散琐碎,杂乱无章,让人提不起兴趣,那也是读者们的错,谁叫你们去听一位女士的自言自语呢。”)。

《奥兰多》同时也是一部半自传故事,主要建构于伍尔夫密友薇塔·塞克维尔-韦斯特(Vita Sackville-West)的生活背景。(在1927年10月,写给薇塔的一封信里,伍尔夫写道:“昨天早上我感到绝望之际……一个字也榨不出来,最后抱着头,把笔伸进墨水瓶,然后鬼使神差地在空无一字的白纸上写下:奥兰多——一部传记。写完这几个字,我全身霎时沉浸在狂喜之中,头脑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念头……”)因为很多人都以为它写的是薇塔的风流野史(薇塔本人是诗人,美丽、优雅、风流、奔放,是当时有名的“女同性恋者”),所以这本书一度成为当时的一本畅销书。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出生于英国伦敦肯辛顿海德公园门(Hyde Park Gate)22号,原名艾德琳·弗吉尼亚·史蒂芬(Adeline Virginia Stephen)。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Leslie Stephen)是维多利亚时代出身于剑桥的一位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学者和传记家。母亲是茱莉亚·普林赛普·杰克逊·斯蒂芬(Julia Prinsep Jackson Stephen)。伍尔夫的早年教育由父母在家指导完成。

1895年5月,母亲茱莉亚去世,伍尔夫遭遇第一次精神崩溃。

1904年2月,伍尔夫的父亲去世。5月,伍尔夫遭遇第二次精神崩溃,并试图跳窗自杀。同年末,伍尔夫和姐姐瓦内莎(Vanessa)等迁居到了布卢姆斯伯里(Bloomsbury)。后来她们和几位朋友创立了布卢姆斯伯里派文人团体(Bloomsbury Group)。

1912年8月10日,伍尔夫与作家、社会政治评论家伦纳德·伍尔夫(Leonard Woolf)结婚。

1915年,她的第一部小说《远航》(The Voyage Out)出版,其后作品包括《雅阁的房间》(Jacob’s Room)、《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奥兰多》(Orlando)、《海浪》(The Waves)、《自己的房间》(A Room of One’s Own)等都深受评论界和读者喜爱。大部分作品由自己成立的“贺加斯岀版”推岀。

伍尔夫被誉为20世纪伟大的小说家,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先锋;不过她本人并不喜欢某些现代主义作者,如乔伊斯。她对英语语言革新甚多,在小说中尝试意识流的写作方法,试图去描绘人们心底的潜意识。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称她将英语“朝着光明的方向推进了一小步”。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创新至今仍有影响。

1941年3月28日,她在自己的口袋里装满了石头之后,在位于罗德麦尔(Rodmell)她家附近的欧塞河(River Ouse)投河自尽。

作品目录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