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易行难:王阳明

知易行难:王阳明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作品简介

王阳明,本名王守仁,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后世亦多以“王阳明”称之,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本书是一部内容详实、史料丰富的传记文学,记述了王阳明的文韬武略、学术学说、哲学思想、教育理念以及秉持“致良知”、“心即理”、“知行合一”、“知易行难”处世为人的态度,展现了王阳明从一名不谙世事的不羁少年成长为一代圣贤的曲折历程,塑造了王阳明这位全能圣才的光辉形象。

富杰,大学教师,畅销书作者。主修历史专业,爱好文学写作,业余时间研究明清历史,致力于为古代名人作传,其史学渊博,文笔细腻。现已出版多部著作。

作品目录

  1. 前言
  2. 第一章 早年时光
  3. 一、从云彩中来的婴儿
  4. 二、父辈的故事
  5. 三、不改名字不说话
  6. 四、金山寺赋诗
  7. 五、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
  8. 六、独闯居庸关
  9. 七、落跑新郎
  10. 八、“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11. 第二章 “圣人”初长成
  12. 一、“格竹”不容易
  13. 二、失败未必是坏事
  14. 三、朱熹是何许人
  15. 四、人人皆可为圣
  16. 五、畅游诗赋之间
  17. 第三章 初入仕途
  18. 一、督造威宁伯墓
  19. 二、不怕得罪人的刑部主事
  20. 三、十八个冤鬼更可怕
  21. 四、灵游九华山
  22. 五、阳明子的“阳明洞”
  23. 六、热衷讲学的兵部主事
  24. 七、荒唐皇帝即位了
  25. 八、群臣斗“八虎”
  26. 九、祸从口出,因言入狱
  27. 第四章 龙场悟道
  28. 一、京城送别
  29. 二、死亡假象
  30. 三、鼓山遇“恶虎”
  31. 四、第一次收徒
  32. 五、前路有知己
  33. 六、“阳明小洞天”
  34. 七、“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35. 八、妙论“养生之道”
  36. 九、主持文明书院
  37. 十、《瘗旅文》——由吏目之死引发的感慨
  38. 第五章 上任庐陵
  39. 一、结束贬谪生活
  40. 二、爱打官司的吉安人
  41. 三、蠲免税赋
  42. 四、改变“好讼”之风
  43. 五、进京朝觐,仕途反转
  44. 第六章 滁州讲学
  45. 一、大兴隆寺之会
  46. 二、为陆九渊“平反”
  47. 三、边赴任边讲学
  48. 四、过继儿子
  49. 五、寄情山水
  50. 六、滁州——讲学首地
  51. 第七章 首立军功
  52. 一、踏上辉煌的仕途生涯
  53. 二、惶恐滩头遇山贼
  54. 三、“十家牌法”
  55. 四、选练民兵
  56. 五、围剿漳南山贼
  57. 六、围剿赣南山贼
  58. 七、诱杀池仲容
  59. 第八章 治理南赣
  60. 一、设立三县
  61. 二、《南赣乡约》
  62. 三、“破心中之贼”
  63. 四、功臣还是刽子手
  64. 第九章 平定宁王之乱
  65. 一、宁王府的造反基因
  66. 二、朱宸濠——高调的造反者
  67. 三、一份错误的情报
  68. 四、丰城脱险
  69. 五、真假文书
  70. 六、攻克南昌
  71. 七、黄家渡之战
  72. 八、樵舍决战
  73. 第十章 风波再起
  74. 一、热衷打仗的皇帝
  75. 二、君臣之间的角力
  76. 三、荒唐的御驾亲征
  77. 四、争抢朱宸濠
  78. 五、比试箭法
  79. 六、皇帝主演的闹剧
  80. 第十一章 暂别官场
  81. 一、王艮拜师
  82. 二、“致良知”与“知行合一”
  83. 三、朱厚照之死
  84. 四、没有待遇的“新建伯”
  85. 五、树欲静而风不止
  86. 六、“大礼议”之争
  87. 七、左顺门事件
  88. 八、“大礼议”与王学
  89. 九、老来得子惹是非
  90. 第十二章 最后的辉煌
  91. 一、奉命“救火”
  92. 二、天泉证道
  93. 三、平定田州之乱
  94. 四、平定八寨之乱
  95. 五、平定大藤峡之乱
  96. 六、功高遭忌
  97. 七、“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98. 八、毁誉任由后人说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