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她来自马里乌波尔"的豆瓣成员(45)

9.6
  • 力荐73.3%
  • 推荐26.7%
  • 还行0.0%
  • 较差0.0%
  • 很差0.0%
  • 普鲁斯特起床了
    2023-05-07读过
    东欧、苏联相关的回忆是吸引我的。被历史所撕扯的活生生的人的生活。莉迪亚和母亲受难的经历是令人叹息的,生命力的脆弱和强韧。多少故事是合理的推断,多少是有依据的构建?虽然没有特别动人的结构或形式,还是有真实痛彻的力量。
  • 摸鱼冠军
    2022-11-17读过
    覆巢之下,人如蝼蚁。
  • 狄更斯
    2022-10-19读过
    为什么她最终还是选择了独自离去,母亲和她的妹妹的经历,在当下依然有着可以与其共鸣的力量,这样的历史不应该被遗忘,现在的马里乌波尔又成为了战火的海洋,即使过了一百年的时间,这片土地依然充满着无尽的痛苦。
  • 飞翔的佛蒙特人
    2022-08-22读过
  • 王山而
    2022-08-13读过
    作者通过寻亲,带出了那个年代一个家族的历变,其中篇幅最多的迪莉娅姨妈,让我不由得想到了杨本芬奶奶,她们为之奋斗的就只是为了在这个乱世活下去,在乱世中求学,求生存,帮助家人;之前朋友说过一句话:以前条件再艰难都要拼命的活下去,而现在这样一个条件尚好的年代却有人轻易选择自杀结束生命”,这同样让人又很多思考。人的忍耐限度就如一根弹力绳,只要没有拉断,好像就会有回弹的能力,跌倒低谷时,便会珍惜来之不易的… (查看全部
  • 白水泥
    2022-08-02读过
    马里乌波尔,因为最近的俄乌冲突走进我的视野,这本书揭示了冲突的根源在于历史上太多的结没法解开,作者在追寻家谱的同时,还原了这个地区几代人的苦难,德国的强制劳工和苏联的劳动改造无缝衔接,两大暴虐政体的反复蹂躏,国之不国,家亦何存?对于他们而言,生命中一直都是至暗时刻,现在至少有一道光照进来,回顾他们生命里鲜活的样子,正视历史比遗忘痛苦更能让人获得前进的动力。
  • 阿克图瑞斯
    2022-07-01读过
    无国无家
  • 我是有拖把啦
    2022-06-27读过
  • Sirius
    2022-06-10读过
  • 大豆
    2022-05-12读过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即使是不同的国家。。母亲和母亲一家太悲惨了。以前看过的故事都是母亲们多么坚韧在颠沛流离中保护孩子,这次也看到了不一样的人物和再也承受不了的苦难。。
  • 狮友901
    2022-05-10读过
    看完全书,我无声地汨流满面,正是乌克兰反抗饿毛入侵的时期,那些刚了解的乌克兰地名,让我对乌民族的命运抱深深的同情,近百年的人类命运,在不同的国家与制度下人民只能随波漂荡,总体而言,民主还是超越威权。
  • 小丑君
    2022-05-07读过
  • 莓子1389
    2022-05-01读过
    德国强制劳工,乌克兰革命,家族的历史变迁……
  • 墙坝
    2022-04-28读过
  • 11
    2022-04-17读过
    与此书相比,我的那些遭遇又算得了什么
  • 小股飞刀_lurker
    2022-04-10读过
    悲惨的东方劳工历史,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恩恩怨怨
  • canVlin
    2022-04-03读过
  • .
    2022-03-29读过
  • Skywalker----
    2022-03-23读过
    第四部分写母亲的那一部分,真的越看越悲痛,回不去的故乡,被歧视,遭受屈辱的对待,贡献了大半辈子的劳动却仍旧饱受贫穷的折磨和不公正的对待。童年时被爱护的感觉不复存在,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不曾令她的生活好受半分。作者对于往昔历史的追忆,不仅是对自身归宿的探索,对悲惨童年的释然,更多的是对母亲的怀念和忏悔吧。
  • 泷白
    2022-03-16读过
  • Jerry是个蓝血人
    2022-03-16读过
  • 小油飞
    2022-03-13读过
  • Dimurjan
    2022-03-10读过
  • Nellie
    2022-03-04读过
    马里乌波尔,多么美的名字呀。如同来自马里乌波尔的作者的母亲。如果不是当下的这场战争,也许不会主动翻起这本书,去地图上查看马里乌波尔的位置。这本书看得几度头皮发麻,希特勒与斯大林,应该是人类历史上最残暴的君主之二吧,他们的罪恶罄竹难书。更为可怕的是,二者发动的暴政体系能裹挟着无数的乌合之众给不计其数的平民带来如同作者家族的每一个人所经受的深重灾难。更可怕的还有一层,这样的悲剧又一次在乌克兰上演。已… (查看全部
  • 雾鸟
    2022-03-01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