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无线电通信

业余无线电通信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8.743 评价豆瓣读书

作品简介

业余无线电通信从1994年开始出版,已经成为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入门工具书。本书是由业余无线电家童效勇(BA1AA)和陈方(BA4RC)为广大业余无线电编写的业余无线电通信入门教材,书中系统地介绍了开设、操作业余无线电台的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主要内容包括:业余无线电通信简史、业余无线电通信操作实践、收发报技术的自我训练、业余无线电奖励证书和竞赛活动、不同业余无线电波段的运用、业余短波天线、业余无线电收发信机、依法设置和使用业余无线电台等。业余无线电通信既可作为开展业余无线电活动的教材,也可作为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自修读本和手册。

童效勇(BA1AA),原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总部电台台长。1948年开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事无线电通信工作,1955年从江苏军区入选国家无线电运动队。1956年代表国家赴捷克参加“第二届国际快速收、发报比赛”获团体冠军,从1958年参加新中国业余电台事业的创建工作开始,一直从事着该项活动的训练和组识管理工作,1995年离休。历经了共和国业余无线电事业的创建、撤消、恢复及发展的全过程。

陈方(BA4RC),受兄长影响,自幼参加无线电快速收发报训练,并从此和业余无线电结下不解之缘。先后当过江苏省无线电快速收发报运动队的运动员、无线电测向运动队的教练员,现任江苏省无线电和定向运动协会副会长,参加过由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组织的1988年中国、日本、尼泊尔三国联合攀登珠穆朗玛峰业余无线电通信支援任务和1997年、2007年国际业余无线电远征通信队在中国黄岩岛上的业余电台操作等中国业余无线界的重大活动,长期致力于业余无线电通信的普及和推广工作。

作品目录

  1. 内 容 提 要
  2. 编著者的话
  3. 修订说明
  4. 第1章 什么是业余无线电通信
  5. 1.1 什么是业余电台
  6. 1.2 业余无线电的起源及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7. 1.3 怎样寻找业余电台
  8. 1.4 业余电台的活动内容
  9. 第2章 业余无线电通信操作实践
  10. 2.1 业余电台的通信内容
  11. 2.2 业余电台的信号报告
  12. 2.3 业余电台地理位置的报告
  13. 2.4 业余电台的QSL卡片
  14. 2.5 业余电台的登记
  15. 2.6 业余无线电通信的语言
  16. 2.7 业余无线电通信基本程序
  17. 2.8 完整通信程序举例
  18. 2.9 网络通信
  19. 2.10 遇险通信和应急救援通信
  20. 第3章 收发报技术的自我训练
  21. 3.1 正确地记忆电码符号
  22. 3.2 收报训练
  23. 3.3 发报练习
  24. 3.4 严格自我要求,保证练习质量
  25. 第4章 业余电台的奖励证书和竞赛活动
  26. 4.1 业余电台的奖励证书
  27. 4.2 业余电台的竞赛
  28. 4.3 IOTA“空中之岛”活动
  29. 4.4 FCC业余无线电执照资格考试
  30. 第5章 怎样运用不同的业余波段
  31. 5.1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32. 5.2 电离层与天波传播
  33. 5.3 太阳黑子的影响
  34. 5.4 怎样利用几个不同的主要业余波段
  35. 5.5 业余波段上的信标(Beacons)
  36. 第6章 业余短波天线
  37. 6.1 天线
  38. 6.2 传输线
  39. 第7章 业余无线电收发信机
  40. 7.1 短波收信机
  41. 7.2 短波发信机
  42. 7.3 超短波收发信机
  43. 7.4 成品业余无线电收发信机介绍
  44. 7.5 收发信设备中常见英文名字的意义
  45. 7.6 自己动手制作辅助器材
  46. 第8章 依法设置和使用业余电台
  47. 8.1 业余电台的分类管理及相应操作能力要求
  48. 8.2 个人设置业余电台的基本条件和申办程序
  49. 8.3 单位或团体设置业余电台的申办程序
  50. 8.4 特殊业余无线电台站
  51. 8.5 竞赛中的临时专用呼号
  52. 8.6 如何申办和使用业余无线电中继台
  53. 8.7 业余电台涉外交流活动方面的有关规定
  54. 附录
  55.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
  56. 附录2 卡片局各区分局负责人及各省联络站联系人
  57. 附录3之(1) 南极洲各科学考察站业余电台呼号前缀分布图
  58. 附录3之(2) 我国部分BY业余电台呼号
  59. 附录4 国内普通邮件及港澳台地区函件资费表(节选)
  60. 附录5 各类无线电通信业务通用的Q简语(节录)
  61. 附录6 无线电通信用缩语表(节录)
  62. 附录7之(1) CRSAØ~9区奖状式样
  63. 附录7之(2) CRSAØ~9区奖状申请表
  64. 附录8之(1) WAC基本奖状式样
  65. 附录8之(2) 1.8MHz WAC奖状式样
  66. 附录9之(1) DXCC基本证书式样
  67. 附录9之(2) 五波段DXCC证书式样
  68. 附录10之(1) WAS基本奖状式样
  69. 附录10之(2) 五波段WAS奖状式样
  70. 附录11 WAZ联络全部CQ分区奖状式样
  71. 附录12 计算通信方位角和大圆距离的BASIC程序
  72. 附录13 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有关业余无线电部分的摘录
  73. 附录14之(1) 《业余无线电台管理办法》
  74. 附录14之(2)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制规定》
  75. 附录15之(1) 工业和信息化部文件
  76. 附录15之(2) 《关于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业余无线电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77. 附录16之(1) 业余无线电台操作技术能力验证暂行办法
  78. 附录16之(2) 关于修订《各类别业余无线电台操作技术能力暂行验证考核标准》的通知
  79. 附录16之(3) 业余无线电中继台信息填报注意事项
  80. 附录17 CRAC业余频率使用及应急频点推荐规划
  81. 附录18之(1) 《内地业余无线电操作者逗留或到访香港特别行政区时申请业余电台牌照及操作授权证明的指引》
  82. 附录18之(2) 香港业余电台牌照的操作权限——操作频率及功率限制
  83. 附录18之(3) 《内地居民来港申请业余电台牌照/操作授权证明表格》
  84. 附录19之(1) 《来访者业余无线电台临时操作证书》申请办法
  85. 附录19之(2)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在内地设置和使用业余无线电台有关事项的通告
  86. 附录20 A类业余电台操作证书考试内容提要
  87. 附录21 在轨业余卫星状态表
  88. 附录22 我国岛屿的IOTA编号表
  89. 附录23 业余无线电测向机的设计与制作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