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 入侵英伦

1910 入侵英伦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作品简介

在我们身处的时空,无论是第一次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军队都从未踏足过英格兰本土。但是,如果在另外一个时空的1910年,英德双方爆发战争。

那么,在固定翼飞机还没有作战能力的情况下,德国海军将会使用何种办法突袭停泊在戒备严密军港内的英国皇家海军?

在铁甲舰时代,经历过1894年中日和1904年日俄两次黄海海战之后,如果在1910年,无畏舰横行大洋的时代,让英德两国最好的无畏舰进行海战,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如果德国军队要进攻英格兰本土,那么他们的“第五纵队”将会玩弄什么样的阴谋诡计?

一旦德军攻入了伦敦,那么英国军队该如何反击,而这场战争又会走向什么样的结局?

海战,陆战,游击战,巷战......在距离一战都还有8年时间之前,当时最优秀的军事专家和军事小说作家,是怎样看待在欧洲大陆上即将到来,避无可避的战争?

以上的这些问题,各位读者都会在《1910入侵英伦》这本架空历史小说中找到答案。

这本于1906年出版的小说,基于二十世纪初英格兰所面对的国际国内形势,向当时的读者们预言了一场英德之间在1910年爆发的战争。说起来,这也算不上什么胡言乱语。因为在现实时空里,这场战争只不过参战国的数量更多,规模更大,时间也晚了四年,在1914年爆发罢了。它的名字就叫第一次世界大战。

毫无疑问,《1910 入侵英伦》,在华语读者的心目中,知名度肯定不如Philip K. Dick写于1962年的《高堡奇人》,又或者Len Deighton写于1978年的《SS-GB》。但是,这本小说在架空小说史上的地位,完全能够和以上两部经典并肩,甚至从重要性来说,要远超这两本小说。

《1910 入侵英伦》于1906年3月19日起在每日邮报上连载,由于大受欢迎,该书被翻译成27种语言,销量超过了100万本,是当时最为畅销的小说之一。甚至还因为其中的内容,引发了英德两国之间的国际纠纷。

本书作者威廉·勒·奎(William Le Queux,1864年7月2日——1927年10月13日),出生在伦敦,父亲是法国人,母亲为英国人。他身兼记者,外交官,旅行家和作家等多种身份。作为一名飞行爱好者,他主持过英国于1909年举办的首届航空展。而作为无线电爱好者,他又是最早利用自己设立的电台向大众播放音乐的人士。但如果一定要给《1910入侵英伦》这部小说和它的作者下个定义,那么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他们,也许就没有现今的MI5和MI6。没错,就是那个MI5和MI6。

进入二十世纪之后,少量英国政府及民间人士,已经意识到来自于日渐崛起的德国的威胁。但这并未成为一种全民的共识。根据MI5的官方史书《The Defence of the Realm》记载,在1906年威廉·勒·奎所撰写的《1910入侵英伦》大获成功之后,他关于德国入侵的理论于英格兰全社会得到广泛的认同。面对强大的公众舆论,当时的英国内阁不得不就此专门组织了一个委员会进行调查,而在随后的海军演习中,相关的理论也得到了部分验证。

英国陆军部军事行动局(Directorate of Military Operations)于1903年成立了两个处,MO2和MO3,分别负责外国情报和反间谍工作。威廉·勒·奎因为自己的工作,获得了MO3首任处长William Melville的友谊,Melville称赞威廉·勒·奎的作品是“震聋发聩”。而MO3在改名为MO5之后的继任处长James Edmonds,更是在威廉·勒·奎过世多年之后,在自己未公开发表的回忆录中,直接称他为自己的“朋友”。

英国政府正是由于受到了,1906年本书出版后社会大众对德国入侵的恐慌情绪,以及德国在军备竞赛方面大幅领先,所产生的双重压力。在1909年10月成立了保密局(Secret Service Bureau),包含了从MI1到MI19的十九个处。而由MO5推荐的两位官员Vernon Kell和Mansfield Smith-Cumming,最终成为了MI5和MI6的首任长官。

由于和情报界的密切关系,在MI5和MI6长期作为保密机构而不为外人所知的情况下,威廉·勒·奎却成为了除内阁和情报界之外,极少数清楚知道英国政府内部存在这样一个机构的非圈内人士。他甚至可以在自己的作品中,颇为直白地暗示有这样的机构存在。

除了《1910入侵英伦》之外,威廉·勒·奎一生还撰写了上百本惊险小说、神秘小说和间谍小说。

作品目录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