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之灵

语言之灵

第五届豆瓣阅读征文大赛 城市奇幻组 决选作品

查看比赛详情

作品简介

生活在上海的普通上班族赵寒江在老家祖宅找到了一张老照片和前辈留下来的老书,又因为一次偶然发现了和老照片上面一模一样的人。赵寒江这才了解到每一种语言都有各自的精灵,上海这个大城市里的语言之灵曾因为自己的前人而聚集在一起。如今,赵寒江又有了新的理由需要找到这些语言之灵,他开始了重新认识上海的旅程。

在这部作品中,我尝试将语言拟人化,让他们就生活在我们中间,然后由一个普通人来引出一个个语言之灵,看看在上海这座大都市会有怎样的故事。

整个故事多少有些借鉴了美国作家尼尔·盖曼的《美国众神》,不过比之要轻松愉快地多。跟着主角,一起去领略上海的风采吧!

作者自述

一次乘坐地铁,偶然瞥见身边一个乘客在用微信聊天,使用的是汉语,双手输入无比迅速。当我猜测这是韩国人还是中国人的时候,又看到这位乘客和一个中国人开始了双语交流,对方用的是中文,她用的是韩语。我大致猜测这应该是个韩国人的时候,她又关掉了微信看起了《奇葩说》,看满屏的中文弹幕看得津津有味。

虽是一件小事,却深感上海的“国际化”。而提到上海,大概也有不少人会想起“民国”,别的不说,光是外滩上几十栋风格各异的洋楼便能管窥一斑。

所以,我希望通过一个风格轻松的奇幻故事讲“国家化”又“民国化”的五光十色的上海呈现出来。可能我所见的上海与大家并不相同,但上海毕竟是“魔都”,容得下各种各样的故事。

PS:特别感谢孙妙瑶、凯迪、tuziljj的意见

作品目录

载入中

热门划线

  1. 但赵寒江有种强烈的冲动应该来这里看一看。他回想着白天和老爸的电话:3 人
  2. 从2号线南京东路站出站向东不过五分钟,赵寒江就已经走到了汉口路江西中路路口。略一抬头,他就可以看到陆家嘴高耸入云的四座大楼,相比之下,周围的老房子实在低矮得可怜。但路口西南的这栋洋楼东西横跨了一整个街区,南北也占了半个街区,即便以今日的眼光看也足够气派了。相比几步之遥热闹的南京东路和福州路,这里显得有些行人寥寥,洋楼灰褐色的砖墙上爬着几丝青藤,门窗都有些斑斑驳驳。虽然今日此处挂了无数牌子说明洋楼的功用,但很难想象几十年前这里曾是上海市政府大楼。而一百年之前,此处则是管理公共租界的工部局所在,当年的大楼比今日据说气派得多。3 人
  3. 这个自己是知道的,但是写着是全八册,数下来却只有六本,也不知道是本来就是没收全呢还是这次自己没有带全,以后找个机会打电话问问家里人看看有没有吧。2 人
  4. 但赵寒江有种强烈的冲动应该来这里看一看。他回想着白天和老爸的电话:——爸,我太太爷爷是不是本名叫赵慕彣?——嗯……对的,他们兄弟两个,哥哥慕彣,弟弟慕倵……你怎么突然问这个?——之前整理祖宅的时候看到的,好奇问一问。爸,太太爷爷他是不是在上海工作过?——啊……好像是的,听你爷爷说起过,你这个太太爷爷留过洋,好像去的是英国,民国初年回国以后好像就在上海生活过一段时间,后来才回的老家养老。饿死了!要不找个地方先吃点东西?而正当他犹豫该吃什么的时候,抬头看见不远处的西餐厅外墙上都是一张张老上海的照片。赵寒江不自觉就走了过去。——那他在上海的话是在哪里工作呢?——这个我就真的不清楚了,年代太久远,我也不记得你爷爷说没说起过这些事。黑白照片里是外滩的万国建筑群,高矮错落的洋楼很是醒目。边上也有无人机航拍的今日外滩景致,但毕竟没有老照片吸引人。2 人
  5. 2 人
  6. 他今天已经对着真实的照片和手机上的照片2 人
  7. 外国佬2 人
  8. 嗯?也不一定?2 人
  9. “你们……到底是什么人?”赵寒江有些胆怯地问道。“我们有很多名字。古埃及人认为我们是朱鹮神托特,希腊人和罗马人觉得我们是文艺女神缪斯,中国人称呼我们叫仓颉,而日本人叫我们言灵。”海因里希娓娓说道,“总的来说,我们就是语言或者方言本身。只要人们使用语言来记录和交流,我们就会存在,也只有我们学会了各自的语言,说着不同语种的人才能互相交流。”2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