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评论(第1卷)

社会研究方法评论(第1卷)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作品简介

社会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基础。社会研究方法的发展和进步贯穿于社会科学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当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影响,社会研究方法的发展也随之迎来了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

有鉴于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调查与方法研究室决定创办《社会研究方法评论》(Social Research Methods Review)集刊。

本书所含内容:

√论文

碾碎的整体网研究(刘军)

由“理想类型”论概念的建构原则(刘成斌 黎姗)

结构与行动的互构机制分析——再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徐法寅)

√方法评论

大数据大在何处:数据量大的价值及分析策略(许琪)

生命历程研究的范式转变与方法革新——兼论西方生命历程

研究的新进展(王殿玺)

从文本到社会知识:基于文本的社会科学研究综述(陈金燕)

社会科学中的因果分析——潜在结果模型、因果网络模型与ABM(贾小双)

中国公正感研究方法的跨学科比较与方法论反思(杨宇琦)

√新知与书评

质性方法研究空间的潜能与挑战——评Heinrich, A. J., Marguin, S., Million, A. & Stollmann, J. (编)《空间研究的质性与视觉方法手册》(高晓雪)

√《社会研究方法评论》征稿启事

赵联飞,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调查与方法研究室主任,主要社会职务有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共青团中央《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2019-2021),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学研究方法、互联网与社会、青年研究、港澳研究。主要学术成果有《网络参与的代际差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1月)、《中国社会学研究方法70年》(《社会学研究》2019年第6期)等。

赵锋,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博士,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研究方法。译著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百科全书》等,发表论文有《涂尔干的两个道德理论及其社会学问题》(《社会科学研究》,2021.3)、《何谓政策执行》(《中国研究》2021.4)等。

作品目录

  1. 创刊词
  2. 创刊寄语
  3. 碾碎的整体网研究
  4. 一、分裂的整体网研究
  5. 二、同一律与根据律
  6. 三、 “整体网”“复原”之难
  7. 由“理想类型”论概念的建构原则
  8. 一、问题的提出
  9. 二、概念的建构原则
  10. 三、总结与讨论
  11. 结构与行动的互构机制分析
  12. 一、“旧准则”:“结构—行动”二元论
  13. 二、“新准则”:“结构—行动”一元论
  14. 三、“结构—行动”互构论:重回二元论
  15. 四、“结构—行动”互构机制分析:重构一元论
  16. 大数据大在何处:数据量大的价值及分析策略
  17. 一、引言
  18. 二、大数据与抽样误差
  19. 三、作为非概率样本的大数据
  20. 四、大数据的三种分析策略
  21. 五、总结与讨论
  22. 生命历程研究的范式转变与方法革新
  23. 一、传统生命历程研究的发展脉络与困境
  24. 二、整体(Holistic)研究范式:方法论的回归
  25. 三、序列分析:生命历程研究的方法创新
  26. 四、回顾与展望:生命历程研究的中国经验
  27. 从文本到社会知识:基于文本的社会科学研究综述
  28. 一、引言
  29. 二、从文本到社会知识的思想基础
  30. 三、作为语言符号的文本方法
  31. 四、作为数学表示的文本方法
  32. 五、应用思路
  33. 六、讨论和反思
  34. 社会科学中的因果分析
  35. 一、引言
  36. 二、潜在结果模型
  37. 三、因果网络模型
  38. 四、ABM与因果机制分析
  39. 五、结论
  40. 中国公正感研究方法的跨学科比较与方法论反思
  41. 一、我国公正感研究的现状
  42. 二、 我国公正感研究的方法
  43. 三、我国公正感研究方法的不足
  44. 四、我国公正感研究方法的反思
  45. 质性方法研究空间的潜能与挑战
  46. 一、关联主义视角下:社会空间概念化与研究方法化的再思考
  47. 二、空间研究跨学科、质性方法的讨论与反思
  48. 三、评论与讨论
  49. 《社会研究方法评论》征稿启事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