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本书的重点是解决孩子常见的行为问题,激发孩子内在的自信力,重建父母与孩子间亲密沟通的桥梁。
一方面,作者通过几十个案例告诉我们,孩子的任何行为都在表达着一份合理的内心需求,只不过表达方式有时是无理取闹,例如事事对抗,每天在幼儿园门口黏着妈妈,遇到小挫折就大哭大闹,经常打人,不好好写作业,总是欺负弟妹,等等。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步,就是及时而准确地“翻译”出隐藏在这些表面行为背后的需求。
另一方面,作者建议了大小几百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其根本目的是提醒我们:与孩子有效沟通的第二步,是将我们的关怀、爱心、赞赏、鼓励、期望和界限等等,“翻译”成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语言。游戏是孩子的语言。如果我们想告诉孩子什么,“玩给他看”比“说给他听”更有效。既然我们都同意让孩子“在玩中学知识”,那么让孩子“在玩中懂道理”“在玩中建立自信”也会同样有效。
书中深刻的分析,显然来自深厚的专业功底,然而全书几乎没有出现任何专业名词,轻松的阅读中处处能体会到一位游戏大师的幽默与亲和。难得的是,书中对父母没有批评,只有体贴和建设性意见,因为作者本人也是一位父亲。
劳伦斯·科恩(Lawrence J.Cohen),劳伦斯·科恩博士,美国儿童心理学家,专长为儿童游戏、游戏治疗和亲子教养。在临床工作中处理各种儿童、家庭、婚姻、受虐问题,让他深刻认识的人与人之间联结的重要性,也致力于将这些经验加以领悟以推广。科恩博士定期为曾获得美国教育出版学会金灯奖(Golden Lamp Award)的《小尼克家庭杂志》(Nick Jr.FamilyMagazine)及《波士顿环球报》(The BostonGlobe)撰写专栏,并为父母、老师及托育专业人员规划游戏式教养的相关研习活动。
译者:李岩,游戏力工作室、热养育家庭支持创始人。十多年来从事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和实践,为许多幼儿园、小学和早教机构的教师行了理论培训和操作指导,同时针对父母和家庭开展了大量养育讲座、工作坊及一对一的咨询。
作品目录
推荐序
前言
第1章 游戏力养育方式的价值
孩子为什么游戏
培育亲密,远离孤独感
培育自信,远离无力感
培养情绪康复力,不再深陷悲伤
成为擅长游戏的父母
第2章 加入孩子的世界
重返童年——那个我们曾经熟悉的世界
向孩子伸出援手
放下身段的重要性
游戏,为什么对于成人这么难
游戏,也是当父亲的责任
不是父母的成人怎么做
与孩子调到同一频道
第3章 建立联结
联结—断裂—重新联结
蓄满我的杯子:依附理论和重建联结的动力
为联结而游戏
“目光之爱”的结束
“爱之枪”:随时随地的联结
走出孤独
抱你的是谁——从浅层联结到深层联结
第4章 培养孩子的自信
力量感与无力感
“臭狗蛋”的游戏——力量感的实验
帮孩子做好面对世界的准备
让批评的声音安静下来
重获失去的自信
第5章 乘着笑声的翅膀
一起大笑
冲破无力感的堡垒
缓和气氛
和好与装傻
放下身段,找回你的孩子
从笑声到哭泣:当好玩的游戏导致糟糕的心情
第6章 学会打闹
科恩的打闹规则
开始打闹游戏
攻击性
运动游戏,好处多多
第7章 暂停现实,置换角色
角色置换
从悲剧到喜剧
用讲故事来疗愈恐惧
必要时担任演员和导演
假想游戏
发现原创的剧本
第8章 给女孩更多勇气,给男孩更多关怀
尽管我不喜欢,但为什么还要玩芭比娃娃(或变形金刚)
联结,既与男孩,也与女孩
男孩、女孩和无力感
男孩与情感
男孩女孩,一起游戏
第9章 跟随孩子
只说“好啊!”
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
注意安全,但不用过度担心
预留“游戏时光”
花些时间调整自己
让孩子主导游戏
第10章 主导孩子(在必要时)
轻推一把
坚持联结
挑战
引入重要的主题
让事情变得有趣
为孩子领航
第11章 加入你不喜欢的游戏
依赖(“我做不到!”)与独立(“我要自己做!”)
攻击性
性的感受和表达
邀请你不喜欢的行为
第12章 迎接情绪的暴风雨
情绪的压抑与释放
绐情绪一些时间
成人的隐藏情绪
应对“发脾气”
应对“愤怒”
应对“恐惧”和“焦虑”
应对“哭泣”
让“哼哼唧唧”停下来
另类“大哭”
游戏与情商
第13章 重新思考规则的方式
冷却自己
联结
“沙发会议”,而非冷处理
游戏
逐渐引导良好的判断力
翻译行为背后的情绪和需求
事先预防,而非事后惩罚
了解孩子
给出明确的界限
意外出场的英雄
第14章 解决手足之争
跟多个孩子游戏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手足相争情结”,即便是独生子女
兄弟姐妹与蓄满空杯
年幼者的隐蔽力量,以及家庭互动的神秘模式
针对手足相争的游戏力原则
第15章 为我们自己充电
轮到我们自己了
蓄满我们自己的杯子
帮助其他的父母
当成人自己身陷孤独与无力时
成为出色的游戏伙伴
建立游戏力互助社群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