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之役:1978~1992年的中国经济改革

探路之役:1978~1992年的中国经济改革

改革开放研究丛书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8.81848 评价豆瓣读书
¥53.72¥51.35
今日特价截止至:2024-12-23 02:00:00了解详情

作品简介

本书把1978~1992年的经济改革定义为“探路之役”。所谓探路,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对改革目标的探索,一是对改革路径的探索。从国际经验看,社会主义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成功转轨,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中国改革何以能够突破种种约束,成功地越过市场化的临界点,而且保持了经济高增长?本书作者通过对历史进程的细致梳理,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萧冬连,中国当代史研究学者。曾长期任教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和国防大学,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史、中国改革开放史。著有《崛起与徘徊:十年农村的回顾与前瞻》、《五十年国事纪要·外交卷》、《求索中国:文革前十年史》、《共和国年轮(1961)》、《历史的转轨:从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等。

作品目录

  1. 前言
  2. 第一章 中国改革开放的缘起
  3. 一 “文化大革命”引发的历史反思
  4. 二 改革的经济动因
  5. 三 农村政策悄然转向
  6. 四 扩大引进:为现代化寻找新方式
  7. 五 出国考察潮:来自外部的压力和启示
  8. 六 从国务院务虚会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9. 第二章 从放权、让利和松绑起步
  10. 一 对农民让利与松绑
  11. 二 扩大企业自主权
  12. 三 中央与地方“分灶吃饭”
  13. 四 从扩权到以税代利
  14. 五 国营企业的改组和联合
  15. 六 城镇集体(合作)个体(私人)经济的恢复
  16. 第三章 国门是如何打开的
  17. 一 “大引进”遭遇瓶颈
  18. 二 22个引进项目上马还是下马
  19. 三 外商如何进入中国
  20. 四 经济特区的决策与筹建
  21. 五 充满挑战和争议的试验
  22. 六 对外开放再起热潮
  23. 第四章 农村改革率先突破
  24. 一 包产到户在争论中兴起
  25. 二 政策是怎么被突破的
  26. 三 覆盖全国的农村大变革
  27. 四 农村经济超常增长的诸因素
  28. 五 农村改革释放出市场能量
  29. 六 乡镇企业的蓬勃兴起
  30. 第五章 “商品经济”:第一个重大突破
  31. 一 计划与市场:最初模板及其讨论
  32. 二 在中外交流中开拓思路
  33. 三 计划取向与市场取向的争论
  34. 四 改革理论探索未有止步
  35. 五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上的重要突破
  36. 第六章 启动城市改革
  37. 一 价格双轨制形成
  38. 二 取消统派购制度
  39. 三 城市综合改革试点
  40. 四 遭遇总需求膨胀
  41. 五 四次省长会议
  42. 六 巴山轮会议:目标与过渡
  43. 七 “七五”计划建议的新认识
  44. 第七章 改革的路径选择
  45. 一 整体推进还是局部试验
  46. 二 “价、税、财联动”方案的设计
  47. 三 “价、税、财联动”方案为什么搁浅
  48. 四 从“软着陆”到再度“起飞”
  49. 五 转向全面承包制
  50. 六 股份制及其他试点
  51. 七 宽松环境是否可期
  52. 八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改革正名
  53. 第八章 从价格闯关到治理整顿
  54. 一 年初的方针:稳定经济与沿海战略
  55. 二 为什么转向价格闯关
  56. 三 “闯关”受阻及其检讨
  57. 四 三年治理整顿:成就与代价
  58. 五 治理整顿期间的改革开放
  59. 第九章 “市场经济”:越过临界点
  60. 一 姓“社”姓“资”的争论
  61. 二 1991年:在激辩中酝酿突破
  62. 三 邓小平南方谈话
  63. 四 中共十四大的突破
  64. 五 市场化转轨已过临界点
  65. 第十章 从计划到市场:突破如何成为可能
  66. 一 中国改革的历史背景与起始条件
  67. 二 渐进式改革的路径选择
  68. 三 农村改革率先突破释放出市场力量
  69. 四 开放推动了改革
  70. 五 地方政府的作用
  71. 六 开放的决策机制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