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的总和

微小的总和

新精英阶层的消费选择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7.4859 评价豆瓣读书

作品简介

1899年,凡勃伦以有闲阶级一词,描述那些通过炫耀性消费彰显自己身份地位的人士。在他的经典之作《有闲阶级论》中,凡勃伦描述了上流社会的轻浮无聊:男士们以手杖作为炫耀的工具,女士们则热衷购买银质餐具。

而在今天的世界里,物质商品作为社会地位象征的力量已经大为减弱,有闲阶级已被新的精英阶层所取代。伊丽莎白·科里德—霍尔基特称他们为“志向阶级”。他们受过高等教育,以文化资本而非金钱收入来进行自我界定。他们热衷于购买有机食品,看重母乳喂养。他们在意那些非炫耀性的消费,购买力用于聘请保姆和管家,培养孩子,以及练习瑜伽。

本书以丰富的叙述和广泛的调研,展现了志向阶级如何通过教育、健康、育儿等各个方面的消费支出选择,实现财富的增长和阶层的向上流动,并进一步加深与其他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志向阶级的消费习惯已经从有形的物质消费转变为更彰显其身份与知识的消费支出,同时也影响了我们所有人的消费选择。

伊丽莎白·科里德—霍尔基特(Elizabeth Currid-Halkett)

美国学者、作家,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詹姆斯·欧文城市规划与发展主席、普莱斯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艺术文化以及美国消费经济。文章多发表于《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沙龙》《经济学人》《纽约客》和《泰晤士报》,并于谷歌、哈佛等多处发表演讲。已出版作品《沃霍尔经济》(The Warhol Economy: How Fashion, Art and Music Drive New York City,2007)和《追星族》(Starstruck: The Business of Celebrity,2010)。目前她正与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合作一个有关当代全球消费经济关键问题的项目。

作品目录

  1. 第1章 21世纪的“有闲阶级”
  2. 有闲阶级论
  3. 炫耀性消费的历史
  4. 炫耀性消费成为主流:批量生产和中产阶级
  5. 炫耀性消费的大众化
  6. 强烈抵制
  7. 有闲阶级的衰落,志向阶级的崛起
  8. 重读凡勃伦
  9. 第2章 21世纪炫耀性消费
  10. 美国消费面面观
  11. 炫耀性消费和“凡勃伦商品”
  12. 镀金的炫耀性消费
  13. 凡勃伦效应:种族、教育和婚姻状况如何影响我们的消费
  14. 第3章 “芭蕾舞鞋”和耶鲁学费:非炫耀性消费和新精英阶层
  15. 信息成本:非金钱主导的非炫耀性消费
  16. 超高成本非炫耀性消费
  17. 劳动密集型和体验型非炫耀性消费
  18. 价值消费
  19. 第4章 育儿:21世纪的炫耀性休闲
  20. 志向阶级的生产性休闲
  21. 露露乐檬(Lululemon)瑜伽裤和生产性炫耀性休闲
  22. 第5章 炫耀性生产
  23. 炫耀性生产的兴起
  24. 芝麻菜没那么简单:炫耀性生产背景下的食品
  25. 时尚和本土制造运动
  26. ETSY的“工业革命”
  27. 炫耀性生产走向大众市场
  28. 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全球化、信息化和后现代价值观
  29. 自愿简单
  30. 工艺美术运动与后工业革命
  31. 重论卡尔·马克思
  32. 不要出卖
  33. 何去何从?
  34. 第6章 消费风景
  35. 消费场景
  36. 百城一面,百城百面
  37. 城市生活的总和
  38. 我们吃什么
  39. 我们喝什么
  40. 家才是花钱的地方
  41. 保姆、家政服务和时间成本
  42. 以不同方式跟上琼斯一家的步伐
  43. 城市中隐藏的和没那么隐藏的便利
  44. 城市炫耀性消费
  45. 第7章 “致富光荣”?美国的消费和阶级状况
  46. 中产阶级全球化
  47. 附录 消费者支出调查
  48. 致谢
载入中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