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邦国之神祇:唐至北宋吉礼变迁研究

事邦国之神祇:唐至北宋吉礼变迁研究

中古中国知识·信仰·制度研究书系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8.269 评价豆瓣读书
电子书618超低4折满减每满 100 减 60活动详情

作品简介

西晋以降,历代王朝的礼仪制度皆采取五礼的架构。作为五礼之首,吉礼以制度化的祭祀礼仪为主体,是帝制时代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本书深入把握吉礼制度的内在逻辑,从大祀、中祀、小祀的纵向结构和祀天神、祭地祇、享人鬼、释奠先圣先师的横向结构出发,主要通过三祀制度、郊祀礼仪、太庙祭祀、释奠礼仪等方面的内容,来检讨唐至北宋吉礼的变迁,并且探究其在中国礼制史上的位置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此项研究揭示了唐至北宋时期吉礼体系的连续性,从中亦可看到吉礼制度与政治秩序、权力观念、思想学说、宗教信仰之间的复杂关系。本书以制度史研究为本位,兼顾制度与思想的互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可望对中国古代礼制研究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朱溢,1980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北京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唐宋史、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和礼学思想。2010年入选浦江人才计划。先后在《国学研究》(北京)、《新史学》(台北)、《汉学研究》(台北)、《清华学报》(新竹)、《中华文史论丛》(上海)、《台大历史学报》(台北)、《复旦学报》(上海)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书评二十余篇,并曾受邀在日本、韩国、美国和台湾地区访学、讲演、参加学术会议。

作品目录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