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迹三代

追迹三代

震旦博雅书系之三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8.6246 评价豆瓣读书

作品简介

夏商周考古与中国考古学共同起步,为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夏商周考古在取得丰硕成果时,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依然分歧重重。该书围绕夏商周考古重大学术问题,对夏商周考古学史的若干方面进行梳理。深入其中,可以了解当前面临的问题,明确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夏商周考古颇具意义。

本书由十篇文章构成,以顾颉刚“古史辨”为开端,对夏、商、周考古学发展历程中的重大问题、代表性学者均有细致入微的分析,同时作者秉持客观原则,“述而不论,点到为止”,不对各家观点的优劣进行评骘。

孙庆伟,江西上饶人。1988年入北京大学考古系学习,先后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从事夏商周考古研究和教学工作,多次参加山西晋侯墓地、陕西周原和周公庙遗址的发掘,主讲过“历史文献”“早期玉器研究”“考古学通论”“《左传》与周代社会”等课程。出版《周代用玉制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追迹三代》(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等专著,并编著有《西周玉器》(震旦艺术博物馆,2005)、《战国玉器》(震旦艺术博物馆,2007)等图录。曾获评“北京大学十佳教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作品目录

  1. 作者简介
  2. 前  言
  3. 壹 个性、时势和境遇
  4. 一、 个  性
  5. 二、 时  势
  6. 三、 境  遇
  7. 四、 余  论
  8. 贰 问禹为何物
  9. 一、 序  言
  10. 二、 “古史辨”运动初期顾颉刚对夏代史的认识
  11. 三、 从两部上古史讲义到《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12. 四、 《夏史三论》与《鲧禹的传说》
  13. 五、 历史地理研究中的夏代史考证
  14. 六、 考古学:建设真实夏代史的唯一途径
  15. 叁 有心还是无意
  16. 一、 相关诸说
  17. 二、 过程复原
  18. 三、 夏文化探索的“史语所传统”
  19. 肆 考古学的春天
  20. 一、 发起人安金槐
  21. 二、 特邀报告人赵芝荃
  22. 三、 “搅局者”邹衡
  23. 四、 “裁判与舵手”夏鼐
  24. 伍 交锋
  25. 一、 引言:还是要向邹衡学习
  26. 二、 “同室操戈”:邹衡与郑光(石加)的郑亳之争
  27. 三、 西亳还是桐宫:偃师商城引发的争端
  28. 四、 最后的声音:关于早期夏文化之争
  29. 五、 回音:呼唤邹衡精神
  30. 陆 商从哪里来
  31. 一、 引言:从张光直与邹衡打赌说起
  32. 二、 追寻殷商文化的源头:史语所同仁的集体行动
  33. 三、 从辉县到二里头:商文化年代序列的确立
  34. 四、 二里岗与二里头:早商文化与夏文化的纠结
  35. 五、 “南关外期”与“南关外型”:一字之差的背后
  36. 六、 先商文化探索的新高潮:豫东鲁西考古
  37. 七、 先商文化探索的新征程:豫北冀南考古
  38. 柒 什么可以成为夏商分界的证据
  39. 一、 缘起:韩维周的直觉与陈嘉祥的判断
  40. 二、 纷争初起:二里头遗址与夏商分界
  41. 三、 高潮:偃师商城与夏商分界
  42. 四、 白热化:偃师商城小城与夏商分界
  43. 五、 遭遇尴尬:郑州商城与夏商分界
  44. 六、 症结:什么可以成为夏商分界的证据
  45. 捌 著史与分期
  46. 一、 李济的主旨:建筑“殷商新史”与“新中国上古史”
  47. 二、 李济的途径:科学主义至上
  48. 三、 从郑州到安阳:邹衡对殷商文化的初步分期
  49. 四、 范式的确立:邹衡对殷墟文化的再分期
  50. 玖 有心栽花与无心插柳
  51. 一、 徐旭生的陕西古迹调查
  52. 二、 苏秉琦的斗鸡台发掘与瓦鬲研究
  53. 三、 石璋如的关中考古调查与周都考察
  54. 四、 “有心栽花”与“无心插柳”的反思
  55. 拾 联裆鬲还是袋足鬲
  56. 一、 丰镐考古的新时代与先周文化的初识
  57. 二、 1979:先周文化探索的里程碑
  58. 三、 1984:先周文化探索的大转折
  59. 四、 邹衡的先周文化再研究
  60. 五、 新生代的崛起
  61. 后  记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