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决定的孤独

自我决定的孤独

难以建立亲密感的社会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7.21043 评价豆瓣读书

作品简介

★身处无接触时代,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

★人为何选择成为自己的孤岛?揭示现代社会普遍孤独感的成因;

★描绘当代生活的典型场景,展现无数现代人走向孤独的旅途;

★跳出心理学的藩篱,一份社会学视角的孤独诊断书;

★从最基本的生理学角度切入,展现人与人相互接触对身心健康的巨大影响;

★深刻展现什么是国家也无法提供保护的真正的脆弱。

万相·004号作品

人为何选择成为自己的孤岛?

不再用纸币交换商品,不再亲自去市场购物,不再与人近距离交谈,在隔离中逐渐适应居家办公、在线教育……我们似乎可以和所有人保持距离,保持一种无接触的生活。这是“社恐”的福音,还是孤独的当代症状?

本书试图告诉我们,孤独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生的,它不窥视人心,不要求个人的自省,而是从生理学、历史和文化、法律和政治的“外部视角”,为现代人普遍的孤独感做出诊断。人在生理上渴望与他人接触,抚摸、拥抱、握手……但我们的世界始终存在暴力的威胁,保护人不受伤害的制度和社会共识又姗姗来迟;城市在发展中不断压缩着个体的边界,作为资源的身体在市场上被最大化地利用,这一切都将我们推向了亲密关系的反面。当发达的社交媒体在人与人之间树起顽固的技术屏障,脆弱的现代人似乎找到了免于伤害的方式,长此以往,我们将迎来什么样的未来?是能够无所畏惧地相互关心、心甘情愿地彼此亲近,还是充满猜疑地自我封闭,保持缺乏亲密感的无接触式生活?

伊丽莎白·冯·塔登(Elisabeth von Thadden)

德国著名记者、作家,曾在巴黎和柏林修读文学研究,现任德国知名媒体《时代周报》的政治版编辑。

顾牧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中德文学交流与文学作品译介,已出版《德国人写的中国文学史》《无欲的悲歌》《弗洛伊德传》等译著二十余部。

作品目录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