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

我的前半生

亲述清朝覆亡史、民国兴衰史、共和国兴盛史,比清宫剧更细致,比历史书更生动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7.644 评价豆瓣读书
加载中,请稍候……

作品简介

一生“做了四次皇帝”的溥仪

亲述清朝覆亡史、民国兴衰史、共和国兴盛史

比清宫剧更细致,比历史书更生动!

一身荣辱,半世浮沉

帝王之终,公民之始

本书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抚顺战犯看管所中所写的“反省式”自传,侧面反映了那段巨变的近代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溥仪作为清朝的第十二位皇帝,也是我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位皇帝,三岁登基,合法在位三年,1912年2月,他跌下皇帝宝座的时候年仅六岁,之后又任伪满洲国皇帝13年。

溥仪从自己的家族背景写起,回顾了他入宫做皇帝、遭遇辛亥革命、清朝皇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北洋军阀混战、出宫、客寓天津,做伪满洲国皇帝、逃亡,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接受改造,成为普通公民的全部经历。

这是一部回忆录,更是一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自省书。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特定历史中末代皇帝的悲剧与喜剧,他的人生道路体现着近现代社会的变迁。

爱新觉罗·溥仪,字曜之,号浩然,清朝末代皇帝。1906年生于北京,1909年至1912年在位,1967年病逝于北京。著有回忆录《我的前半生》。

作品目录

  1. 第一章 我的家世(1859年~1908年)
  2. 一 醇贤亲王的一生
  3. 二 外祖父荣禄
  4. 三 慈禧太后的决定
  5. 四 摄政王监国
  6. 五 亲王之家
  7. 第二章 我的童年(1908年~1917年)
  8. 一 登极与退位
  9. 二 帝王生活
  10. 三 母子之间
  11. 四 毓庆宫读书
  12. 五 太监
  13. 六 我的乳母
  14. 第三章 北京的“小朝廷”(1917年~1924年)
  15. 一 袁世凯时代
  16. 二 丁巳复辟
  17. 三 北洋元老
  18. 四 不绝的希望
  19. 五 庄士敦
  20. 六 结婚
  21. 七 内部冲突
  22. 八 遣散太监
  23. 九 整顿内务府
  24. 十 紫禁城的末日
  25. 十一 在北府里
  26. 十二 三岔口上的抉择
  27. 十三 由“使馆区”到“租界”
  28. 第四章 天津的“行在”(1924年~1930年)
  29. 一 罗振玉的努力
  30. 二 我和奉系将领之间
  31. 三 谢米诺夫和“小诸葛”
  32. 四 东陵事件
  33. 五 领事馆、司令部、黑龙会
  34. 六 郑孝胥的理想
  35. 七 “行在”生活
  36. 第五章 到东北去(1931年~1932年)
  37. 一 不静的“静园”
  38. 二 日本人意见分歧
  39. 三 夜见土肥原
  40. 四 白河偷渡
  41. 五 在封锁中
  42. 六 所见与所思
  43. 七 会见板垣
  44. 第六章 伪满十四年(1932年~1945年)
  45. 一 傀儡戏开场
  46. 二 尊严与职权
  47. 三 订立密约以后
  48. 四 《国联调查团报告书》
  49. 五 第三次做“皇帝”
  50. 六 幻想的破灭
  51. 七 吉冈安直
  52. 八 几个“诏书”的由来
  53. 九 家门以内
  54. 十 大崩溃
  55. 第七章 在苏联
  56. 一 疑惧和幻想
  57. 二 放不下架子
  58. 三 我不认罪
  59. 四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60. 第八章 由疑惧到认罪
  61. 一 我只想到死
  62. 二 初到抚顺
  63. 三 我离开了家族
  64. 四 搬到哈尔滨
  65. 五 写自传与献“宝”
  66. 六 小家族起变化
  67. 七 坦白从宽
  68. 八 糊纸盒
  69. 九 检察人员来了
  70. 十 东北人民的灾难和仇恨
  71. 十一 “自作孽,不可活”
  72. 第九章 接受改造
  73. 一 怎样做人?
  74. 二 问题在自己身上
  75. 三 不可衡量的人
  76. 四 变化说明了一切
  77. 五 会见亲属
  78. 六 日本战犯
  79. 七 离婚
  80. 八 “世界上的光辉”
  81. 九 再次参观
  82. 十 劳动与乐观
  83. 十一 考验
  84. 十二 特赦
  85. 十三 告别
  86. 附录
  87. 新的一章
  88. 从我的经历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纪念“九一八”事变三十周年
  89. 五十三年大事记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