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之变——震撼西方并塑造现代世界的四十年:1490-1530

欧洲之变——震撼西方并塑造现代世界的四十年:1490-1530

现代世界诞生之际的九张面孔,六大要素如何开启现代历史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8.427 评价豆瓣读书

作品简介

◪现代世界诞生之际的9张面孔,巨变来临之际的时代剖面

历史学博士、著名播客帕特里克·怀曼,通过不同领域、阶级的九位代表性人物的精彩故事,将我们带回这段梦想与阴谋、破坏与开创的年代。

◪6大要素如何开启大变局,曾经贫困落后的欧洲为何能异军突起

在中世纪饱受迷信、战乱、瘟疫困扰的西方如何迅速称霸全球?主书中呈现了西方崛起的关键要素——现代式政府、印刷工业、火药武器、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成熟的金融制度。

◪追溯今日世界体系从何而来,读懂这个以金融为地基的世界

本书指出,促发这场巨变的关键要素,都建基于成熟的金融体系和适当的经济制度之上,这也奠定了现代世界运行的方式,为我们理解历史和当今世界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角度。

◪本书获美亚编辑选择奖。徐瑾、杜君立、罗杰·克劳利、丹·琼斯推荐。

西方何以支配现代世界近500年?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这至关重要的40年。从1490年到1530年,这40年是欧洲和世界历史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在这40年间,有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的壮举,也有马丁·路德开启的新教改革运动。欧洲一系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现代世界的形成:印刷媒体形塑了人文主义新知识观,大规模的宗教冲突一触即发,高度集权军事-财政国家初现,火药带来军事技术变革和大规模战争,西方开始对世界进行野蛮征服……所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以金融为纽带的独特经济体制,进而奠定了未来四个世纪里欧洲在世界舞台上的主导地位,即所谓西方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大分流”。

本书选取了九个人物为叙事线索,将当时的欧洲与世界连接起来,讲述了欧洲近半个世纪的政治、军事、宗教、金融、贸易等方面的革命性巨变,并分析究竟是什么关键因素奠定西方的主宰地位,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本书首先讲述了三位著名的人物:探险家哥伦布、西班牙伊莎贝拉女王和金融家雅各布·富格尔。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贸易的发展,而贸易和国家都需要金融的支持。金融的兴起奠定了欧洲内部的交换网络,为后续军事-财政结合的国家形态打下了基础。接下来,作者将视线转向三位并不那么显赫的普通人:雇佣兵葛兹·冯·贝利欣根、出版商阿尔杜斯·马努蒂乌斯和羊毛商约翰·赫里蒂奇。通过他们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地区的商业交流打破了地理疆域的限制,金融向社会各层面的渗透促进了信用工具的出现,欧洲内部商业网络得以形成;印刷技术及印刷商业的发展,为思想和知识大范围传播提供了可能;火药带来的军事技术变革,使得欧洲国家内部竞争激烈。战争和印刷不仅是技术密集型也是资本密集型的,金融-技术-战争这三者相互促进。最后三个代表人物是生活在这个时代后期的宗教改革发起者马丁·路德、奥斯曼的苏莱曼大帝、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在金融、印刷、火药的加持下,马丁·路德毫不起眼的一篇文章最终化成欧洲政治颠覆性的力量,也是这些力量,使查理五世在欧洲建立统一大帝国的梦想化为泡影。苏莱曼治下的奥斯曼帝国虽然成为当世第一强权,但这巅峰便是衰落的开始,因为世界的规则已经改变。

帕特里克·怀曼(Patrick Wyman),历史作家、历史类播客节目制作人及播主,南加州大学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人类历史上的贸易与交流。他主持的播客节目《罗马的陨落》和《历史的浪潮》下载量超过3200万次。在他的播客中,怀曼致力于将前沿历史研究带给普罗大众,以其引人入胜的叙事风格和深邃明晰的历史洞见相结合的特色,在国际范围内赢得了无数的听众。《欧洲之变》也会起到同样的作用——既吸引希望通过阅读历史理解世界演变的读者,也吸引渴望通过充满戏剧性和画面感的文字感受热血与激情的读者。

作品目录

  1. 有关金钱和流通货币的说明
  2. 引言
  3. 大分流
  4. 经济制度
  5.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
  6. 关键时刻
  7. 第一章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与探险
  8. 往大西洋扩张的根源
  9. 费尔南·戈梅斯与早期大西洋的投资商人
  10.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崛起
  11. 哥伦布的计划
  12. 葡萄牙人的大西洋
  13. 找寻赞助人
  14. 哥伦布的航行
  15. 葡萄牙人到印度的突破
  16. 哥伦布的结局
  17. 第二章 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与国家的兴起
  18. 国家的兴起
  19. 伊莎贝拉与王朝的合并
  20. 阿拉贡的斐迪南
  21. 王权的兴衰
  22. 收复失地运动与格拉纳达
  23. 女王的战争
  24. 国家财政
  25. 格拉纳达之战结束后,开始聚焦国内
  26. 王朝的纠缠
  27. 第三章 雅各布·富格尔与银行业
  28. 中世纪的银行业与高利贷
  29. 德意志南部的崛起
  30. 富格尔家族
  31. 威尼斯与中世纪晚期的商业地理
  32. 国家财政
  33. 开矿
  34. 利益多元化
  35. 哈布斯堡的未来
  36. 小雅各布·富格尔的结局
  37. 第四章 葛兹·冯·贝利欣根与军事革命
  38. 军事革命
  39. 反其道而行
  40. 贵族的一生
  41. 承包制战争
  42. 德意志雇佣兵与瑞士人
  43. 火药
  44. 大战、小战,旧战、新战
  45. 最后一战:圣迪济耶,1544年
  46. 第五章 阿尔杜斯·马努蒂乌斯与印刷业
  47. 谷登堡与书
  48. 威尼斯与印刷业的普及
  49. 阿尔杜斯·马努蒂乌斯与学术精神
  50. 新知识
  51. 肮脏的印刷行业
  52. 阿尔定出版社
  53. 书市中的生意经
  54. 信息革命
  55. 第六章 约翰·赫里蒂奇与日常资本主义
  56. 中世纪晚期的乡村与封建制度的终结
  57. 约翰·赫里蒂奇及其家庭
  58. 圈地运动与资本主义
  59. 账簿
  60. 羊毛买卖
  61. 商人与商业社会的运作
  62. 信贷与钱
  63. 约翰·赫里蒂奇的结局
  64. 第七章 马丁·路德、印刷业与教会的分裂
  65. 《九十五条论纲》
  66. 矿工之子
  67. 马丁修士与教会
  68. 改革
  69. 赎罪
  70. 利奥、阿尔布雷希特和雅各布
  71. 印刷、路德与宗教改革
  72. 反击
  73. 马丁·路德的畅销书
  74. 沃尔姆斯会议
  75. 马丁·路德的结局
  76. 第八章 苏莱曼大帝与奥斯曼超级大国
  77. 边陲的蛮荒世界
  78. 看涨的奥斯曼浪潮
  79. 面对两个世界
  80. 贝尔格莱德和罗得岛
  81. 莫哈奇
  82. 维也纳
  83. 奥斯曼之道
  84. 第九章 查理五世与大一统
  85. 一位不怎么出色的年轻人
  86. 来到西班牙
  87. 买得王位
  88. 自不量力
  89. 发动战争,制造和平
  90. 分分合合
  91. 全球帝国
  92. 突尼斯
  93. 查理的结局
  94. 结论
  95. 致谢
  96. 参考文献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