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的形成(第十三版)

经济社会的形成(第十三版)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7.630 评价豆瓣读书

作品简介

作为美国20世纪后半叶重要的公共知识分子、知名经济学家和经济思想史学家,海尔布隆纳是独特的,他深刻影响了经济学界。

本次出版的是作者代表作《经济社会的形成》的第十三次修订版,一部极简西方经济史。修订版除了原书所阐述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历史外,还增添了对该书出版后当代西方社会经济形势变化的探讨。全书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美国资本主义的形成,发展,衰退以及未来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描述和分析,同时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特点、缺陷、经济衰退、收入不平加剧的原因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剖析。

经济始终是变幻莫测又有据可循的,社会总是在起伏与稳定中不断发展的。特别是在今天,懂得运用经济叙事去解释一个社会的产生,运行,上升与失败,显得尤为必要。

这不仅是一部当代经济学的重要参考书系,更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关于社会科学的华章。

罗伯特·L.海尔布隆纳(Robert L.Heilbroner,1919—2005),美国经济学家与经济思想史学家,毕业于哈佛大学,社会研究新学院(NSSR)博士。曾任美国经济学会副会长。于1994年由纽约州人文学科会议提名为年度学者。

威廉·米尔博格(William Milberg),社会研究新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也是新学院海尔布隆纳资本主义研究中心的联合主任。

译者:刘婧,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长期从事文化和编译工作,代表译著有《经济学通识课》等。

作品目录

  1. 前言
  2. 导读:威廉·米尔博格的话
  3. 第一章 经济问题
  4. 个人与社会
  5. 生产和分配
  6. 经济问题的三种解决方案
  7. 第二章 前市场经济
  8. 古代的经济组织
  9. 中世纪的经济社会
  10. 变革的前提
  11. 第三章 市场社会的兴起
  12. 变革的力量
  13. 生活中经济层面的出现
  14. 经济学的发明
  15. 第四章 工业革命
  16. 重大转折点
  17. 理论视野中的工业革命
  18. 第五章 工业技术的影响
  19. 一项发明的影响
  20. 技术的普遍影响
  21. 大规模生产
  22. 工业变化的推动者
  23. 市场结构的变化
  24. 大企业的兴起
  25. 技术作为社会过程
  26. 第六章 大萧条
  27. 增长的路径
  28. 资本形成的关键作用
  29. 第七章 公共部门的兴起
  30. 罗斯福新政
  31. 国有银行的兴起
  32. 货币政策
  33. 财政政策开始发挥作用
  34. 公共部门
  35. 支出流动和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36. 第八章 欧洲现代资本主义的形成
  37. 封建遗产
  38. 欧洲资本主义的复苏
  39. 社团主义
  40. 欧洲增长放缓
  41. 资本主义的多样性
  42. 第九章 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
  43. 战后的可能性
  44. 美国资本主义的结构变化
  45. 世界繁荣与趋同
  46. 从增长放缓到不平等加剧
  47. 第十章 全球经济社会的出现
  48. 世界经济的重塑
  49. 生产和金融的全球化
  50. 弱化的国家主权
  51. 全球经济失衡
  52. 发展不平衡问题
  53. 殖民主义及其遗产
  54. 早期工业化和晚期工业化
  55. 国际组织的作用
  56. 新自由主义:机遇与挑战
  57. 对未来的展望
  58. 第十一章 从历史角度看大衰退
  59. 发生了什么事?
  60. 导致危机发生的长期趋势:家庭债务和金融化
  61. 欧洲危机
  62. 大衰退和大萧条的对比
  63. 资本主义的根基被动摇
  64. 经济思想危机
  65. 第十二章 问题与可能性
  66. 传统驱动型社会
  67. 命令型社会
  68. 资本主义
  69. 分析未来
  70. 三个主要问题
  71. 利益相关机制——新的出路?
  72. 人口增长和迁移
  73. 资本主义的前景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