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叶落中文系(增订版)

花开叶落中文系(增订版)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作品简介

此时此刻,编纂这册小书,除了自家心境,还有一个特殊因缘——北大中文系即将从静园五院迁往未名湖畔的人文学苑。明知“何处春江无月明”,告别那春天里瀑布般倾泻而下让人心旌摇动的紫藤花,以及秋阳下层层叠叠如火焰燃烧的爬山虎,还是有点感伤。花开叶落,本是大自然的规律,只是相处时久,依恋日深,不免也都有些“伤春悲秋”。作为一个百年老店,北大中文系并非第一回迁址;每次转移,都伴随着几多风雨。于是乎,我辈匆匆过客,乃借追怀“往事如烟”,鉴赏“师友风流”,勾勒“另类系史”,以体现自家的“中文情怀”。

本书是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撰写的一部散文集,借追怀“往事如烟”,鉴赏“师友风流”,勾勒“另类系史”,以体现自家的“中文情怀”。文中所追忆与描述的,多是作者直接接触过的师长,以北京大学中文系为主,扩展到整个中外学界。本书不仅限于怀旧,还蕴涵着对中文人的性格、才情与命运的揭示,以及对当下中国大学的思考。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第七届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2008-2015年兼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讲座教授(与北京大学合聘)。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教育部颁发的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995,1998,2003,2009,2013),以及第四届王瑶学术奖著作奖(2016)、第四届思勉原创奖(2017)、第十四届文津图书奖(2019)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作为学科的文学史》《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想象都市》《记忆北京》《现代中国的述学文体》等著作三十余种。另外,出于学术民间化的追求,1991-2000年与友人合作主编人文集刊《学人》;2001-2014年主编学术集刊《现代中国》。治学之余,撰写随笔,借以关注现实人生,并保持心境的洒脱与性情的温润。

作品目录

  1. 文前插图
  2. 辑一 另类系史
  3. 满枕蝉声破梦来——怀念吴组缃先生
  4. 童心与诗心——关于林庚先生
  5. 听君一席话
  6. “学者百年”与“百年学者”
  7. 行过未名湖边
  8. 传道授业的责任与魅力
  9. 语言学家的文学事业
  10. 那位特会讲古的严老师走了
  11. 为何“严”上还要加“严”
  12. 严谨之外,还有宽容——我眼中的严家炎先生
  13. 诗人气质的学者
  14. 课堂的魅力
  15. 与当代中国诗歌同行
  16. 大器晚成与胸襟坦荡——在《九十年沧桑》新书发布暨讨论会上的发言
  17. 老钱及其《安顺城记》
  18. 百战归来仍战士——读温儒敏《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有感
  19. “五能教授”夏晓虹
  20. “专任教授”的骄傲——写在“北大十佳教师”颁奖典礼上
  21. 辑二 中文情怀
  22. “最好”的感觉
  23. 北大人的精气神儿
  24. 老北大的书缘
  25. 想我筒子楼的兄弟姐妹们
  26. “非典型”的筒子楼故事
  27. 《筒子楼的故事》再版后记
  28. “讲座”为何是“胡适”
  29. “薪火”何以能“相传”
  30. 同代人的学问与心情
  31. 毕业典礼上的“赠言”
  32. 回首烟波浩渺处
  33. 《鲤鱼洲纪事》出版感言
  34. 《鲤鱼洲纪事》再版后记
  35. 未名湖的梦想
  36. 感恩与遗憾——再说“我与北大图书馆”
  37. 图书馆的学术使命
  38. 庚子毕业小记
  39. 北大精神、中文系定位以及教师的职责——答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林峥问
  40. 辑三 往事如烟
  41. 那些让人永远感怀的“风雅”
  42. 学生记忆中的“讲学”
  43. 三读普实克
  44. 师长们的故事
  45. 在学术与思想之间
  46. 问世间,“学”为何物
  47. 告别一个学术时代
  48. 追怀米列娜
  49. 结缘河南大学与任访秋先生
  50. 与程千帆先生对话
  51. “俗文学”与“北大传统”——追怀著名俗文学研究专家王文宝先生
  52. 再说夏志清的“小说三史”
  53. “平淡”是表象,“奇崛”是内涵
  54. 散淡中的坚守
  55. 追记王富仁兄的三句话
  56. 瓦格纳:为学术的一生
  57. 一次致敬式的对话——怀念诗人兼学者杨牧
  58. 岁末怀故人
  59. 辑四 师友风流
  60. 教授生活,可以如此优雅
  61. 寻找“系友”张充和的故事
  62. 宗璞的“过去式”
  63. 诗人的美食
  64. 把人生当作一首诗
  65. “在场”的意义
  66. 有师自远方来
  67. 有学问,又好玩
  68. 治学是一种“乐趣”
  69. 作为大学精魂的诗歌
  70. 你读莫言了吗?
  71. 不薄小说爱诗文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