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评论·诺奖作家访谈(上、下册)

巴黎评论·诺奖作家访谈(上、下册)

诺贝尔文学奖×《巴黎评论》,34位诺贝尔文学奖桂冠获得者,34场一生仅此一次的文学对话!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8.7133 评价豆瓣读书
¥59.00¥27.99
《巴黎评论》系列全品种电子书截止至:2026-12-31 00:00:00了解详情
电子书618超低4折满减每满 100 减 60活动详情

作品简介

《巴黎评论·诺奖作家访谈》是《巴黎评论》特辑系列的第4辑,全书分上、下两册,共收录《巴黎评论》对34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长篇访谈。

⚠友情提示:如果您已拥有《巴黎评论》数字编号系列1-7和《巴黎评论·诗人访谈》,则本书可以不买,因为本书34篇访谈文本中有33篇已分别收录于上述8本书中,仅有一篇(卡米洛·何塞·塞拉访谈)为此次首度翻译收录。

上册:T.S.艾略特(1948年诺奖得主)、威廉·福克纳(1949年诺奖得主)、弗朗索瓦·莫里亚克(1952年诺奖得主)、欧内斯特·海明威(1954年诺奖得主)、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1958年诺奖得主)、约翰·斯坦贝克(1962年诺奖得主)、乔治·塞菲里斯(1963年诺奖得主)、巴勃罗·聂鲁达(1971年诺奖得主)、海因里希·伯尔(1972年诺奖得主)、索尔·贝娄(1976年诺奖得主)、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1978年诺奖得主)、切斯瓦夫·米沃什(1980年诺奖得主)、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82年诺奖得主)、克洛德·西蒙(1985年诺奖得主)、约瑟夫·布罗茨基(1987年诺奖得主)、纳吉布·马哈福兹(1988年诺奖得主)、卡米洛·何塞·塞拉(1989年诺奖得主)。

下册:奥克塔维奥·帕斯(1990年诺奖得主)、纳丁·戈迪默(1991年诺奖得主)、德里克·沃尔科特(1992年诺奖得主)、托妮·莫里森(1993年诺奖得主)、大江健三郎(1994年诺奖得主)、谢默斯·希尼(1995年诺奖得主)、若泽·萨拉马戈(1998年诺奖得主)、君特·格拉斯(1999年诺奖得主)、V.S.奈保尔(2001年诺奖得主)、凯尔泰斯·伊姆莱(2002年诺奖得主)、哈罗德·品特(2005年诺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2006年诺奖得主)、多丽丝·莱辛(2007年诺奖得主)、赫塔·米勒(2009年诺奖得主)、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2010年诺奖得主)、艾丽丝·门罗(2013年诺奖得主)、石黑一雄(2017年诺奖得主)。

《巴黎评论》(The Paris Review),美国老牌文学季刊,1953年由美国作家乔治·普林顿、彼得·马修森等人创刊于法国巴黎,后编辑部迁回美国纽约,并持续出版至今。自创刊之日起,70年来,《巴黎评论》一直坚持刊发世界顶级的短篇小说和诗歌,并成功发掘推介了众多文学新人,著名作家如诺曼·梅勒、菲利普·罗斯等人的写作生涯正是从这里起步。

“作家访谈”是《巴黎评论》最持久、最著名的特色栏目。自1953年创刊号中的E.M.福斯特访谈至今,《巴黎评论》一期不落地刊登当代最伟大作家的长篇访谈,最初冠以“小说的艺术”之名,逐渐扩展到“诗歌的艺术”“批评的艺术”等,迄今已达400篇以上,囊括了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世界文坛几乎所有的重要作家,其中就包括34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巴黎评论》创刊七十周年之际,经《巴黎评论》独家授权,我们将这34篇诺奖作家访谈归总一处,补充作家生平及获奖信息,分上、下两册迻译出版。这些访谈是《巴黎评论》与身处世界文学之巅的小说家、诗人、剧作家持续对话的产物,展现了当代文学世界最具启迪和创见的思想。作为一份能够定义我们写作生命之精髓的记录,这些访谈本身亦足以成为当代文学经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作品目录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