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故为敌

何故为敌

1941年一个巴尔干小镇的族群冲突、身份认同与历史记忆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8.8149 评价豆瓣读书

作品简介

★讲述一个波斯尼亚小镇里熟人相杀的血腥故事,揭开尘封的历史记忆

★挑战对族群划分、民族主义和暴力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假设

★以细节呈现族群冲突、暴力事件的复杂性

★富有历史纵深感,连接过去、当下与未来

1941年夏天,巴尔干地区的一座小镇爆发了一系列集体暴力事件。一开始,一群武装力量以“克族人”自居,对他们眼中的“塞族人”展开了无差别的杀戮。一部分被追杀的人躲进森林里逃过一劫,随即组织起来,向屠杀者实施报复。大量手无寸铁的无辜平民遭到波及,财产被洗劫一空,村庄被烧成白地,他们或被农具击杀,或被淹死在河里,或被扔进深不见底的洞坑。在杀戮最激烈血腥的48小时里,有男女老幼近2000人的生命被昔日邻居夺走。

对于这场发生于克罗地亚独立国政权下的悲剧,以往的历史研究者大多归因于族群冲突,直到一捆破旧的蓝色文件夹重见天日。本书作者循着这份官方档案提供的线索,深入事发当地,采访了众多当事人,结合大量一手史料,开始追寻一段被人遗忘的历史,并最终发现,这场屠杀中的许多人都兼具加害者与受害者的双重身份,他们原本并非什么“克族人”“塞族人”,而是共同生活、不分彼此的邻居。他揭示了地方杀戮所造成的动荡实际上是创造了对民族性的全新认识,不是族群冲突引发了暴力,而是暴力生成了相互敌视的族群。

马克斯·伯格霍尔兹(Max Bergholz),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教授民族主义、暴力和巴尔干半岛的历史,并从事欧洲现代历史的研究。主要关注领域为种族灭绝与人权,尤其专注于从微观动态的层面考察20世纪波黑、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等地区多民族社区的和平与冲突。

何其原,媒体人,曾在多家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任职,主要从事相关信息的编译工作。

作品目录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