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魏玛共和国在革命中宣告成立。成立伊始,魏玛共和国便笼罩在不祥的征兆之下。战败的经验以及《凡尔赛和约》的强硬条款为德国带来巨额负债,左翼及右翼极端思想、通货膨胀和大规模失业共同蚕食着人们对魏玛共和国的信任。20世纪30年代初期,集体失望最终演化为绝望,传播希望、承诺虚妄出路的极端纳粹思想日益深得人心。
在这本包罗万象的巨著中,霍斯特·穆勒通过对艾伯特和兴登堡两位魏玛德国总统的描写,以及对以施特雷泽曼为代表的魏玛德国的重要人物及其活动的讲述,描摹了魏玛德国时代的日常生活。本书也对纳粹如何通过虚假的承诺与极端手段导致魏玛共和国的瓦解,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本书生动描绘了魏玛共和国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社会文化意识形态。
霍斯特·穆勒(Horst Müller,1943—),哲学博士,教授,生于波兰弗罗茨瓦夫,曾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历史、哲学和日耳曼学,现任慕尼黑大学现代历史教授,是公认的德国历史学家中的领军人物之一。他领导管理慕尼黑一柏林现代史学院将近20年。其著作包括《诸侯国抑或公民国:1763—1815年间的德国》《两次世界大战间的欧洲》《弗朗茨·约瑟夫·施特劳斯:统治者与反叛者》等。
译者:孙瑜,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语言文学博士,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现代德语文学。曾多次赴德国海德堡、魏玛、拜罗伊特等地交流学习,参与并负责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歌德全集》的翻译工作。
作品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两位共和国总统——机会与没落?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帝国、革命与共和国中的社会民主派
保罗·冯·兴登堡——帝国元帅、共和国总统
第二章 共和国总理与外交部长(1923—1929年)
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与魏玛共和国的理性共和主义
第三章 魏玛共和国的诞生与维系(1919—1930年)
公民选举与革命继续
政党的变迁
国民大会及其成果:1919—1920年
共和国的危机年代: 1920—1924年
最好的5年:1924—1929年
实践中的宪法制度:1920—1930年
第四章 危机症状与魏玛共和国的瓦解
民主共和国还是其他?
变化中的社会
魏玛共和国的文化、社会和政治
魏玛共和国的知识分子与政治
魏玛共和国的终结和1933—1934年的纳粹革命³⁸⁶
新版补记
大事年表
参考资料
尾 注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