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文教育作证

为人文教育作证

博雅教育如何成就大学之后的人生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作品简介

“文科无用”“文科就业岗位少”“文科的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

人文教育的式微似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不仅是中国高等教育界才有的问题,事实上,享誉全世界的美式博雅教育也遭到了专家的质疑,被要求为职业导向的专业教育让渡资源。

人文教育到底该作何定义?

人文教育的具体方面如何对人生经历产生特定的影响?

人文教育中真正关键的,是所学内容还是学习环境?

为充分发挥人文教育的价值,各个主体要做到什么?

面对适应社会的压力、探索职业的迷茫和不断成长的阵痛时,人文教育能给我们什么帮助?

面对这些声音,本书作者、美国五大湖学院协会主席德特韦勒立足几十年研究人文教育的经验,确信人文教育对毕业生个人和其所处的社会有深远价值,坚定地为人文教育辩护。

本书从教育结果、所学科目和教育环境三方面考察博雅教育,通过对博雅教育的宗旨和方法进行全新解读,为博雅教育对个人生活及其所在社会的价值提供证据,并总结出研究结果对各方主体的启示。不同于大多数文章对人文教育及高等教育这一话题的纯粹理论分析,本书在实践层面对博雅教育进行考察,通过采访1000名不同种类院校的25~65岁的毕业生,得出人文教育的六个基本方面与人生的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和智力价值有关,从而为人文教育的价值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广泛的群体可从本书获益。高中毕业生及其家长、人文学科专业的学生及教师、学院领导者、政府教育部门管理人员等,都能从本书中重新认识人文教育的价值,从而做出明智的行为。

理查德·A.德特韦勒(Richard A.Detweiler),社会心理学家、普林斯顿大学博士,任美国五大湖学院协会(Great Lakes Colleges Association,GLCA)名誉主席和非营利组织HigherEdImpact执行董事。他专攻跨文化关系,发表了一系列有关高等教育问题的文章和报告。

作品目录

  1. 前言
  2. 第1章 美式高等教育的谜题
  3. 问题1:什么是博雅教育传统
  4. 问题2:博雅教育有何影响
  5. 问题3:博雅教育有哪些意蕴,价值几何
  6. 总结
  7. 第2章 教育生态:目的、内容和环境
  8. 古代渊源
  9. 知识跨度的全球化
  10. 牧羊男孩与博雅教育在欧洲的再引入
  11. 教育生态:目的、内容和环境
  12. 第3章 与世界潮流相悖的博雅教育
  13. 源于欧洲的发明:服务于国家的专门教育
  14. 《耶鲁报告》确立新型博雅教育框架
  15. 美国学院的教育生态
  16. 领跑的专业教育和落后的博雅教育
  17. 第4章 秉承博雅教育传统的当代教育
  18. 第一步:目的
  19. 第二步:内容和环境
  20. 第三步:经历和行为
  21. 为什么:高等教育的目的
  22. 是什么:学习内容
  23. 怎么样:学习环境
  24. 包含“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样”的教育生态
  25. 第5章 探究大学经历对成年后生活的影响:研究方法介绍
  26. 研究方法:人生结果
  27. 访谈研究
  28. 理解大学经历与成年人行为之间的关系
  29. 叙事报告
  30. 第6章 作为领导者、利他主义者,成就有影响力的人生
  31. 教育经历、领导力和利他主义
  32. 作为领导者与利他主义者,成就有影响力的人生
  33. 第7章 通过终身学习和文化参与,成就善于探究的人生
  34. 教育经历、终身学习、文化参与
  35. 通过终身学习与文化参与,成就善于探究的人生
  36. 第8章 过一种充实和成功的生活,实现成就非凡的人生
  37. 教育经历、自我实现与成功
  38. 通过充实而成功的生活,实现成就非凡的人生
  39. 第9章 为什么教育环境比教育内容更重要
  40. 第10章 价值之问:影响力教育
  41. 可能,而非注定
  42. 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
  43. 因果关系
  44. 第11章 把握影响力:启示与价值
  45. 寻找有影响力的高等教育:博雅教育理念
  46. 对学生择校观的启示
  47. 对学院或大学宗旨和优先事项的启示
  48. 对多样性、公平、包容和社会正义的启示
  49. 对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角色之启示
  50. 对后疫情时代中的高等教育之启示
  51. 对教职员工的启示
  52. 对雇用兼职教师的启示
  53. 对人文学科研究的启示
  54. 对将人生结果文档化和学院营销宣传的启示
  55. 对政府和教育政策制定者的启示
  56. 对大学办学成本的启示
  57. 对高等教育的价值之启示
  58. 第12章 接受高等教育和博雅教育
  59. 目的:惠及个人和社会,服务于公共利益
  60. 内容:学习全人类的知识并洞察学科关系
  61. 环境:能够加强社会影响力和情感影响力
  62. 教育生态:博雅教育需要目的、内容和环境的有机结合
  63. 附录1:因果关系的问题
  64. 附录2:调查对象和就读学院的属性特征
  65. 附录3:非文理学院的博雅教育实践
  66. 附录4:数据注意事项、人口学统计和统计方法
  67. 附录5:统计结果
  68. 参考文献
载入中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