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意义

寻求意义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7.844 评价豆瓣读书

作品简介

本书乃李泽厚生前审订的随笔集

收文72篇,除两篇外,均为李泽厚20世纪90年代后所作,其中十多篇为首次收入书中。

本书乃晚年李泽厚忆人生、念亲人、怀友朋、说人物、阐思想之作。

李泽厚的文章,文字洒脱,不多修饰,余味深长。本书篇什皆为李泽厚20世纪90年代后所作,其中十多篇为首次收入书中。李泽厚生前审订本。

本书分为四部分:忆往、杂记、思想、序跋,内容宽泛,形式不一。书中,李泽厚讲述自己的生平故事,求学经历、与亲人的交往、学术之路、思想历程,等等,并且表达出对人生、社会以及世界、人类文明和未来的关怀和探索。在写人怀事中,表现出李泽厚自然、坦率的个性,以及坚持自己学术道路的求索和无悔精神。

李泽厚(1930-2021),湖南长沙人。中国当代著名思想家,在哲学、思想史、美学、伦理学等多个领域均有重大建树。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1988年当选为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1992年客居美国,先后任美国、德国等多所大学的客席讲座教授。1998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2010年入选世界权威的《诺顿理论和批评选集》。

主要著作:《批判哲学的批判》《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论语今读》《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己卯五说》《人类学历史本体论》《伦理学新说》《由巫到礼 释礼归仁》等。

作品目录

  1. 忆往
  2. 孤独
  3. 记忆
  4. 往事如烟
  5. 忆长沙
  6. 泽丽妹妹
  7. “飞机失事死最好”
  8. 【附】李泽厚16岁习作两篇
  9. 忆香港
  10. 蒲公英
  11. 悼念Laura
  12. 怀伟勋
  13. 重视武侠小说的文学地位——悼金庸先生
  14. 书院忆往
  15. 忆冯友兰
  16. 忆几位前辈美学家
  17. 关于“美学译文丛书”
  18. 八十年代的几本书
  19. 给美国学生讲中国哲学
  20. 有点啼笑皆非
  21. 杂记
  22. 思想与学问
  23. 漫说康有为
  24. 关于严复与梁启超
  25. 关于胡适与鲁迅
  26. 读周作人的杂感
  27. 闲话中国现代诸作家
  28. 关于钱锺书
  29. 与周有光关于健康的对话
  30. 【附】李泽厚:周有光先生108岁华诞贺词
  31. 读黑格尔与康德
  32. 读《红楼梦》
  33. 【附】周汝昌:红楼美学真理真师
  34. 简答对《美的历程》的批评
  35. 读《陆铿回忆与忏悔录》
  36. 读《论语辨》
  37. 贺《女性人》创刊
  38. 情爱多元
  39. 苍白无力的理想主义
  40. 谁之罪?
  41. 文明冲突的调停者
  42. 思想
  43. 历史在悲剧中前行
  44. 世纪新梦
  45. 答赵汀阳问
  46. 士兵哲学
  47. 哲学需要论证吗?
  48. 人活着
  49. 便无风雪也摧残
  50. 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51. 有、空、空而有
  52. 珍惜
  53. 试谈中国的智慧(提纲)
  54. 我所理解的儒学(提纲)
  55.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6. 一个世界
  57. 儒家讲合情合理
  58. 半宗教半哲学
  59. 不赞同建“儒教”
  60. 关于“内圣外王之道”
  61. 探寻语碎
  62. 序跋
  63. 《门外集》序
  64. 思想有何变化?——《李泽厚学术文化随笔》跋
  65. 身后是非谁管得——《己卯五说》后记
  66. 由“学问人”到“自然人”——《浮生论学》序
  67. 走“大众哲学”的路途——《历史本体论》序
  68. 同心圆的扩展——《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后记
  69. 致亲爱的年轻读者们——《给孩子的美的历程》序
  70. 《中国哲学如何登场》新编版后记
  71. 《伦理学新说述要》增补本序
  72. 历史与情感——何兆武《历史理性批判散论》序
  73. 不诽不扬,非左非右——《卜松山文集》序
  74. 日日新,又日新——金维诺主编《中国美术全集》序
  75. 了解中国传统的切入口——王柯平《中国思维方式》序
  76. 希望你无往不胜——黄梅《结婚话语权》代序
  77. 不赞成把中国书法搞成抽象绘画——屠新时书法《易经》序
  78. 顾明栋《原创的焦虑: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的多元途径》序
  79. 可作为我的学术传记——马群林《人生小纪:与李泽厚的虚拟对话》序
  80. 附录 学人眼中的李泽厚
  81. 后记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