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环球记

本草环球记

5世纪以来全球市场上的药物、贸易与健康知识生产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7.434 评价豆瓣读书

作品简介

本书汇集全球医疗史领域18位优秀学者和学术新秀的前沿学术成果,以本草环球史为主线,对1600多年长时段、跨地区的医药产品,如大黄、阿魏、人参、丁香、中国根、金鸡纳等进行追踪,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层面多维度展现贸易与全球医药产品流通及健康知识生产的关系。在方法论上作了两重创新,即全球史方法和物质文化史方法。医学史领域的未来不仅需要对物质文化展开全球史研究,还需要探索新的史料和数字模拟分析方法。本书为跟踪本草的全球旅行足迹,作了良好示范。

高晞,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燕京学社访问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医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著有《德贞传——一个英国传教士与晚清医学近代化》(2009)、《步行者:闻玉梅传》(2021),主编《医学与历史》(2020)。

何安娜(Anne Gerritsen),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博士,英国华威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全球历史与文化中心主任,荷兰莱顿大学亚洲艺术系主任,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著有《宋元明时期中国的吉安士人与地方社会》(2007)、《青花之城:中国瓷器与近代早期世界》(2020),主编《书写物质文化史》(2015)、《印度世界的健康和物质史:医药、物质文化与贸易,1600—2000》(2023)。

作品目录

  1. 作者介绍
  2. 序 本草的全球环游足迹
  3. 阿魏的欧亚大陆之旅(400—1800)
  4. 公元5至10世纪在东亚作为名称、物质和知识的阿魏
  5. 公元10至15世纪在东亚作为一种流行药物的阿魏
  6. 公元16至19世纪阿魏与现代植物学知识的构建
  7. 典型恶臭 难辨真假
  8. 一、恶臭
  9. 二、谣言与鉴定
  10. 三、伪劣商品
  11. 四、经过鉴定的植物
  12. 结论
  13. “中国根”的知识考古
  14. 引言:查理五世相信“中国根”
  15. “中国根”的知识考古
  16. 一、资料阐述
  17. 二、“中国根”进入欧洲的时间与区域
  18. 三、“中国根”是何物?
  19. “中国根”的病人与处方
  20. 作为知识与权力隐喻的《中国根书简》
  21. 结语:“中国根”是欧洲科学革命的引药
  22. 从泻药到水果派
  23. 引言
  24. 中国和希腊早期文献中的大黄
  25. 欧洲人在哪里寻觅大黄?
  26. 1600年之前的欧洲人如何定义大黄?
  27. 1600年以前大黄在欧洲的用途
  28. 大黄的形象,1600—1700
  29. 用途的转变,1700—1800年
  30. 总结性思考:从药材变为食材
  31. 何为大黄?
  32. 大黄是药材吗?
  33. 一、大黄是中药吗?
  34. 二、大黄是藏药吗?
  35. 三、大黄是阿拉伯药材吗?
  36. 四、大黄是西药吗?
  37. 大黄是什么样的药材?
  38. 大黄还是药材吗?
  39. 一、作为食物的大黄
  40. 二、作为染料的大黄
  41. 三、作为烟草的大黄
  42. 四、作为植物的大黄
  43. 五、作为农产品的大黄
  44. 如何看待贸易与医疗的关系?
  45. 丁香之结
  46. 介绍:丁香之惑
  47. 丁香之香
  48. 丁香之路
  49. 丁香之劫
  50. 余论:丁香之结
  51. 摩鹿加群岛上的市集
  52. 引言
  53. 耶稣会士的药方和收据
  54. 耶稣会药典的文本遗产:速览
  55. 一、城市学院中的博物学
  56. 二、传教中的博物学
  57. 三、耶稣会的药方和药学
  58. 全球扩散的耶稣会网络
  59. 一、交流的秩序
  60. 二、内部事务
  61. 三、礼品、商品和样品
  62. 耶稣会树皮在两个世界之间的漂流
  63. 一、一个神秘“发现”的两种描述
  64. 二、麦纳斯(Mainas)的苦涩金子
  65. 三、从礼品到商品
  66. 耶稣会士的慈善:商品化与实验
  67. 探寻异国情调
  68. 引言
  69. 自我和他者
  70. 空间和地点
  71. 民族和文明
  72. 药品和其他事物
  73. 结论
  74. 在中国推销北美人参
  75. 耶稣会士与加拿大人参的商品化
  76. 解析全球投机泡沫
  77. 加拿大的供应链
  78. 相互竞争的大西洋网络
  79. 在广州贸易中的人参
  80. 结语
  81. 从药理学角度审视古代本草记载中的药效毒理问题
  82. 关注效应描述
  83. 识破可能存在的“修辞策略”
  84. 毒性的认识短板
  85. 简要讨论
  86. 贩卖健康
  87. 西学东来:现代营养学在东亚的推手
  88. 民国时期的维他命知识与营养品
  89. 日本营养学的学术特征与民间滋养药
  90. 小结与后话
  91. “国药”或“代用西药”?
  92. 前言
  93. 抗战时期一般制药业的状况
  94. “国药”之生产与管理
  95. 军医与“国药”种植
  96. 战时中药的研究
  97. 结论
  98. 从南洋到中国
  99. “虎标”药品的生产
  100. “虎标”药品业务的拓展
  101. 胡文虎的声望
  102. 胡文虎与“虎标”药品领导地位的确立
  103. 商业文化下凉茶史新“传说”的透视
  104. 凉茶史新“传说”及史事旁参
  105. 一、配方来历的传说
  106. 二、鸦片战争相关人物
  107. 三、太平天国人物
  108. 四、王泽邦入京
  109. 五、“邂逅”罗斯福
  110. 凉茶新“传说”的文化解读
  111. 一、“传说”的母题
  112. 二、新“传说”的背后
  113. 魔弹在台湾
  114. 前言
  115. 药物的发展与引进:盘尼西林、链霉素
  116. 市场需求
  117. “抗生素”的形象
  118. 一、伪药
  119. 二、滥用
  120. 生产与管制
  121. 结语
  122. 中国宗教文本中的本草
  123. 绪言:宗教和医学的分类问题
  124. 知识建模:关键问题
  125. 更改搜索结果以获得可读图像
  126. 文本内容比较的社会网络分析
  127. 跨越国界:建立药名同义词库
  128. 后记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