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研究(第三十五輯)

道家文化研究(第三十五輯)

“道教义理的当代视角”专号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作品简介

《道家文化研究》(第三十五辑)以“道教义理的当代视角”为主题,反思、探讨道家道教思想的当代价值,收录了卢国龙《贯通源流的道教核心教义》、强昱《神为生之主,生者动用之资:卢重玄的“神识”论》、章伟文《刍议道教教义的传承、创新之维》、王闯《近代城市发展中的道教变革》、陈鼓应《张载的理论建构及其道家观念丛》等13篇论文,从不同侧面探讨道教义理与当下的思想世界、现实生活的关联,并在当代视角之下重新考察道家道教经典。此外,为推介海内外道家与道教研究的优秀学术成果,特别刊出3篇译稿和1篇书评。

陈鼓应,1935年生,福建长汀人,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座教授”。著有《老子注译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管子四篇诠释》、《黄帝四经今注今译》、《易传与道家思想》、《道家易学建构》、《周易今注今译》、《道家的人文精神》、《庄子的人性论》和《道家哲学主干说》等专著。一直担任《道家文化研究》期刊的主编。

作品目录

  1. 《道家文化研究》編委會
  2. 編者的話
  3. 一、道教義理的當代視角
  4. 《史記·封禪書》導論
  5. 《列仙傳·赤松子》校釋
  6. 一、校勘
  7. 二、譯注
  8. 《紫陽真人内傳》解題
  9. 一、概述
  10. 二、《紫陽真人内傳》版本真僞考
  11. 三、《紫陽真人内傳》在上清派中的地位
  12. 四、結論
  13. 【附録:《紫陽真人内傳》校勘】
  14. 源流貫通的道教核心教義論綱
  15. 論江南文脈中的元代老學思想發展的新理路——以杜道堅《道德玄經原旨》爲例
  16. 一、皇道帝德的政治理念
  17. 二、無爲而治的處事態度
  18. 三、性命交養的修道方法
  19. 道教南宗“隱修觀”考論
  20. 内外之間與古今之際——信仰的義理建構與道教的文化價值
  21. 一、鮮活的本土:傳統的兩個向度
  22. 二、入道與成教:道教信仰的内外之間
  23. 三、道教的義理學建構:文化視角下的内外與古今
  24. 芻議道教教義的傳承、創新之維
  25. 神者爲生主,生者動用之質:盧重玄的“神道”論
  26. 一、真神無形,心智爲用。用有染淨,凡聖所以分
  27. 二、陰陽易辯,神識難明
  28. 三、涉有者委形也,體和者生性也
  29. 四、以無制有,皆神之功
  30. 近代城市發展中的道教變革——以上海城隍廟爲例的討論
  31. 一、明代及清初地方危機中的上海城隍廟
  32. 二、清中期以後上海城隍廟的廟園與商業行會
  33. 三、民國時期上海城隍廟管理制度的重大變革
  34. 四、結語:是現代性,還是灾難?
  35. 二、儒道思想研究
  36. 關於《老子》之“無”的哲學猜想
  37. 被捏造的陶罐
  38. 荀子的思想體系新探
  39. 一、荀子思想的出發點
  40. 二、荀子的劃時代貢獻:大一統王政與賢能政治
  41. 三、禮治之本源與發展
  42. 四、修禮者王:王者建國之道
  43. 五、學以至於大儒
  44. 六、爲學之道
  45. 七、評先秦諸子
  46. 八、結語
  47. 簡本《文子》的文本特徵——以書題、分篇、分章爲中心
  48. 一、簡本《文子》的書題
  49. 二、簡本《文子》的分篇、篇題
  50. 三、簡本《文子》的分章、章題
  51. 結 論
  52. 張載的理論建構及其道家觀念叢
  53. 一、前言:宋初開闊學風與儒道思想會通
  54. 二、張載的氣化宇宙論
  55. 三、心性學説:“心統性情”
  56. 四、“民胞物與”:融合儒道的境界論
  57. 五、結論
  58. 論“常名”
  59. 一、“常名”爲領會首章之關鍵
  60. 二、“常名”觀念的表述及内涵
  61. 三、“常名”與道家哲學的取向
  62. 餘 論
  63. “道”論與“刑名”之治——《黄老帛書》的政治理論與形上奠基
  64. 一、“道”與萬物之“理”
  65. 二、“理”的維繫與“刑名”的確立
  66. 三、“道”與“刑名”之治
  67. 四、結語
  68. 三、書評
  69. 重新振響宏闊悠遠之菿漢天聲——試評孟琢博士新著《齊物論釋疏證》
  70. 一、語言文字之學:以小學而通玄學、哲學
  71. 二、探賾索隱:對徵引經典文獻之考原與詮釋
  72. 三、佛學世界:對佛學名相與義理之闡發
  73. 四、中西印之會通:對其中之西方哲學做進一步疏釋
  74. 五、解釋學回圈:以章太炎解釋章太炎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