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的世界

体验的世界

精神分析主体间性理论及其应用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8.936 评价豆瓣读书
¥41.50¥24.90
电子书6折特价截止至:2024-06-20 00:00:00了解详情

作品简介

本书是关系性精神分析的基石性著作,也是后弗洛伊德时代的重量级精神分析著作。它深刻地阐述了主体间性视角在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上的重要意义,超越了早期工作中由“孤立心灵”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探索了精神分析发展的新的可能性。

主体间性观点是罗伯特·史托罗楼在他的经典著作《云中的面庞》中首次提出的,他认为,所有的心理过程都源自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分析性关系的发展总是以非线性的过程发生,而非之前许多疗法所认为的,以线性的过程发生。这一概念为精神分析从一人心理学向双人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本书中,三位作者详细论述了传统精神分析的笛卡尔视角的局限,并借助现象学和自体心理学的思想,说明了以主体间性理论为基础的精神分析工作思路,以及运用主体间性理论理解并治疗创伤病人和精神病人的方法。

本书是三位作者30年来合作的精华,它是当代精神分析学者、精神分析师、心理治疗师,以及心理学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读物。

[美]罗伯特·D.史托罗楼(Robert D. Stolorow),博士,当代精神分析研究所创办成员,精神分析主体性研究学院创办成员,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精神病学临床教授;2012年在国际精神分析教育论坛上获得汉斯·勒瓦德纪念奖;当代精神分析主体间理论的创办人,带领精神分析逐渐脱离弗洛伊德的理论框架,走向新发展的先驱。

[英]乔治·E.阿特伍德(George E. Atwood),博士,美国罗格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国际自体心理学理事会成员,精神分析主体性研究学院教职人员,与史托罗楼合作近50年。

[美]唐娜·M.奥兰治(Donna M. Orange),博士,罗马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专业研究学院、精神分析主体性研究学院教职人员。

作品目录

载入中